引言 | 第1-11页 |
第1章 《中国编辑》概述 | 第11-14页 |
第2章 《中国编辑》的办刊理念 | 第14-21页 |
2.1 学术氛围 | 第14-16页 |
2.2 前沿视野 | 第16-17页 |
2.3 理性思考 | 第17-18页 |
2.4 人文关怀 | 第18-21页 |
第3章 《中国编辑》的特色 | 第21-30页 |
3.1 内容特色 | 第21-27页 |
3.1.1 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权威性 | 第21-23页 |
3.1.2 编辑实践研究的时代性 | 第23页 |
3.1.3 编辑史研究的广阔性 | 第23-25页 |
3.1.4 编辑技术与编排规范研究的实用性 | 第25-27页 |
3.2 形式特色 | 第27-30页 |
3.2.1 封面设计特色 | 第27-29页 |
3.2.2 版式设计特色 | 第29-30页 |
第4章 《中国编辑》的作者与受众分析 | 第30-35页 |
4.1 作者的分析 | 第30-34页 |
4.1.1 年龄结构 | 第31-32页 |
4.1.2 作者单位 | 第32-33页 |
4.1.3 作者地区分布 | 第33-34页 |
4.2 受众的分析 | 第34-35页 |
第5章 《中国编辑》的传播特色 | 第35-40页 |
5.1 策划与引导—科学的议程设置 | 第35-36页 |
5.2 全程控制—严格的把关人 | 第36-38页 |
5.3 “意见领袖”—名家稿件 | 第38-40页 |
第6章 《中国编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0-44页 |
6.1 机制危机 | 第40-41页 |
6.2 宣传不力,营销意识需要强化 | 第41-42页 |
6.3 “新锐”作者力量不足 | 第42页 |
6.4 风格不稳 | 第42页 |
6.5 期刊的时代感不强 | 第42-44页 |
6.5.1 内容上,选题策划滞后 | 第42-43页 |
6.5.2 设计上,《中国编辑》应加强时代感 | 第43-44页 |
第7章 余论:兼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编辑出版类刊物的生存与发展 | 第44-50页 |
7.1 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 第45-47页 |
7.2 选题策划力避一般化 | 第47页 |
7.3 广告与发行有待加强 | 第47-48页 |
7.4 期刊的网络化程度较低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