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前言 | 第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9-31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9-31页 |
| 1、 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 第9-15页 |
| 1.1 预试验 | 第9-10页 |
| 1.2 提取方法研究 | 第10-12页 |
| 1.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10-11页 |
| 1.2.2 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11页 |
| 1.2.3 药材的提取 | 第11-12页 |
| 1.3 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 | 第12-13页 |
| 1.3.1 柱层析条件的选择 | 第12页 |
| 1.3.2 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 | 第12-13页 |
| 1.4 结构鉴定 | 第13-15页 |
| 1.4.1 纯度检查 | 第13页 |
| 1.4.2 四个化合物的检测数据 | 第13-15页 |
| 1.4.3 四个化合物在药材TLC中的位置比较 | 第15页 |
| 2、 对照品的研究 | 第15-18页 |
| 2.1 对照品的结构及确定结构的图谱和数据 | 第15-16页 |
| 2.2 三叶豆紫檀甙的制备工艺 | 第16页 |
| 2.3 对照品的专属性研究 | 第16-17页 |
| 2.4 对照品的纯度及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 2.4.1 TLC检查 | 第17页 |
| 2.4.2 HPLC检查 | 第17-18页 |
| 2.4.3 结论: | 第18页 |
| 2.5 对照品的稳定性考察 | 第18页 |
| 2.6 结论 | 第18页 |
| 3、 以三叶豆紫檀甙为对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 第18-28页 |
| 3.1 以三叶豆紫檀甙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 第19-21页 |
| 3.1.1 展开剂的选择 | 第19页 |
| 3.1.2 样品制备方法的考察 | 第19-20页 |
| 3.1.3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 第20页 |
| 3.1.4 山豆根与苦参、土豆根的薄层鉴别 | 第20-21页 |
| 3.2 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甙的定量研究 | 第21-28页 |
| 3.2.1 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 3.2.2 HPLC测定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甙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 第23-27页 |
| 3.2.3 HPLC测定山豆根中三叶豆紫檀甙含量的方法 | 第27-28页 |
| 4、 山豆根质量标准 | 第28-31页 |
| 结果与创新点 | 第31-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综述: 山豆根的研究概况 | 第35-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