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质量控制 | 第24-26页 |
·相关定义及说明 | 第26-27页 |
3 结果 | 第27-47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情况 | 第27页 |
·UCINET 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27-47页 |
·单变量的统计结果 | 第27-30页 |
·社会网络内聚分析 | 第30-47页 |
4 讨论 | 第47-53页 |
·暗娼人群同伴教育的学理范畴 | 第47页 |
·暗娼人群同伴教育的“瓶颈” | 第47-48页 |
·社会网络分析对暗娼人群艾滋病干预的提示 | 第48-52页 |
·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暗娼人群同伴教育策略和流程中存在误区 | 第53页 |
·“同伴干预”认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暗娼人群艾滋病干预工作 | 第53-54页 |
·艾滋病的防制干预体系需要社会干预理念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综述 | 第59-68页 |
附件 | 第68-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