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1-12页 |
| ·激励理论 | 第12-13页 |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页 |
|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 ·国有控股公司的含义 | 第14页 |
| ·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的界定 | 第14页 |
| ·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界定 | 第14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2 经营者业绩评价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 ·平衡计分卡(BSC)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及应用 | 第17页 |
|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 ·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 ·经济增加值的产生及应用 | 第19页 |
|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国内有关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 ·对我国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22-24页 |
| 3 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 ·国有企业改制下国有控股公司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 ·国有企业改制历程 | 第24-25页 |
| ·国有控股公司的特征 | 第25-26页 |
| ·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概述 | 第26-31页 |
|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 ·现行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 第29-31页 |
| 4 构建以EVA 和BSC 为导向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42页 |
| ·财务方面指标 | 第31-37页 |
| ·EVA 业绩评价指标 | 第31-37页 |
| ·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率 | 第37页 |
| ·销售税后净营业利润率 | 第37页 |
| ·顾客方面指标 | 第37-38页 |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37-38页 |
| ·员工权益保障 | 第38页 |
| ·内部经营方面指标 | 第38页 |
| ·总资本周转率 | 第38页 |
| ·资本成本率 | 第38页 |
| ·学习与成长方面指标 | 第38-39页 |
| ·研发费用投入比率 | 第38-39页 |
| ·员工培训 | 第39页 |
| ·社会责任指标 | 第39-40页 |
| ·精神文明建设指标 | 第40页 |
| ·对于经营者个人的评价 | 第40-42页 |
| 5 实施的阻碍与建议 | 第42-45页 |
| ·企业内部环境的完善 | 第42-43页 |
|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 第42页 |
| ·形成以资本成本为主体的企业文化 | 第42-43页 |
| ·企业外部环境的完善 | 第43-44页 |
| ·规范资本市场 | 第43页 |
|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 ·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鉴证与服务作用 | 第44页 |
| ·指标体系自身的完善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详细摘要 | 第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