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百合的生产情况 | 第13-14页 |
·生产与种植情况 | 第13页 |
·制约百合生产的主要矛盾 | 第13-14页 |
·两种重要的检疫性病毒 | 第14-18页 |
·百合无症病毒(LSV)引起的病害及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李属坏死环班病毒(PNRSV)引起的病害及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16-18页 |
·植物病毒诊断技术方法 | 第18-28页 |
·生物学方法 | 第19页 |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 第19页 |
·血清学方法 | 第19-21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1-26页 |
·蛋白与核酸特征结合的鉴定方法 | 第26-27页 |
·几种常用方法检测植物病毒灵敏度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百合无症病毒的分子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LSV 病毒分子特征研究 | 第28-29页 |
·LSV 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 | 第29-30页 |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分子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PNRSV 病毒分子特征研究 | 第30-31页 |
·PNRSV 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 | 第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PNRSV 的CP 基因特征与多重PCR 检测技术构建 | 第33-51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病毒材料的准备 | 第33页 |
·制备TES DIECA 抽提缓冲液 | 第33-34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34页 |
·RT-PCR 体系的建立 | 第34-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PNRSV 与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的RNA 3 结构特征比较 | 第36-37页 |
·PNRSV 不同株系间在RNA3 上CP 基因的结构变异研究 | 第37-38页 |
·基于PNRSV 中RNA3 特征的特异性引物设计 | 第38-41页 |
·PNRSV 不同致病类型的分子鉴定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51页 |
第三章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百合分离物的鉴定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病毒材料的采集与保存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2页 |
·RT-PCR 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52-53页 |
·RT-PCR 产物克隆、鉴定和测序分析 | 第53页 |
·RNA 斑点杂交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PNRSV 百合阳性样品的检出 | 第53-54页 |
·PNRSVCP 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54-55页 |
·PNRSV 的CP 基因核苷酸序列特征分析 | 第55-57页 |
·利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百合中的PNRSV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9页 |
第四章 百合无症病毒的分子特征与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 第69-81页 |
·引言 | 第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病毒来源和试剂 | 第69页 |
·引物 | 第69-70页 |
·反转录与PCR 扩增 | 第70页 |
·核酸序列及同源性比较 | 第70页 |
·RNA 玻片杂交检测 | 第70-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序列分析 | 第71-74页 |
·LSV RNA 点杂交检测 | 第74-75页 |
·讨论 | 第75-8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1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