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 | 第12-14页 |
·Gaussian程序中的振动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设想和目标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9-35页 |
·薛定谔方程 | 第20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0-22页 |
·基函数和基组 | 第22-23页 |
·振动光谱理论 | 第23-28页 |
·振动的量子力学处理 | 第23-25页 |
·选择定则 | 第25-26页 |
·简正振动模式 | 第26页 |
·红外、拉曼光谱 | 第26-27页 |
·相关计算 | 第27-28页 |
·溶剂模型 | 第28-30页 |
·电荷布居分析 | 第30-33页 |
·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 | 第30-32页 |
·自然布居分析(NBO)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苯并噻唑硫酮类(BTT)化合物的Raman光谱及理论研究 | 第35-76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计算方法与细节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72页 |
·固相中稳定构型的确定 | 第41-55页 |
·优化结构与异构平衡 | 第41-49页 |
·分子的能量及异构平衡常数 | 第49-50页 |
·振动光谱研究 | 第50-55页 |
·互变异构过程质子迁移的途径及溶剂化效应 | 第55-63页 |
·气相中互变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 | 第56-57页 |
·气相中三种质子迁移途径的动力学 | 第57-61页 |
·溶剂化效应的影响 | 第61-63页 |
·BTT及其衍生物与金属的结合能力 | 第63-65页 |
·根据HOMO、LUMO轨道能量比较 | 第63-64页 |
·NBO布居分析 | 第64-65页 |
·与金的结合能计算 | 第65页 |
·DBTT在金表面的SERS光谱及量化计算 | 第65-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四章 对巯基苯胺(PATP)在金表面的光谱电化学及理论研究 | 第76-121页 |
·引言 | 第76-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3页 |
·PATP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 | 第81-85页 |
·Cu在PATP修饰金电极上的电沉积 | 第85-87页 |
·PATP在金表面的SERS光谱研究 | 第87-93页 |
·溶液酸碱度对PATP在金和银纳米粒子上SERS光谱的影响 | 第87-90页 |
·PATP在金电极表面的现场SERS光谱 | 第90-93页 |
·理论计算 | 第93-115页 |
·计算方法与细节 | 第93-94页 |
·计算结果 | 第94-115页 |
·PATP分子的振动频率、校正因子和振动模式归属 | 第94-104页 |
·PATP在金/银表面SERS光谱的理论分析 | 第104-112页 |
·PATP在金电极表面电化学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五章 博士期间扩展的工作 | 第121-134页 |
·金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质及联苯胺的SERS研究 | 第121-126页 |
·引言 | 第121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6页 |
·金、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122-125页 |
·金、银纳米粒子对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联苯胺分子的SERS研究 | 第125-126页 |
·(S)-3-苯基-2-叔丁氧羰基氨基-1-丙硫醇(N-Boc-APT)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126-132页 |
·引言 | 第126-127页 |
·实验部分 | 第127-128页 |
·目标产物合成 | 第127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127-1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2页 |
·N-Boc-APT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 第128-131页 |
·亚甲基蓝在修饰或未修饰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4页 |
全文总结 | 第134-136页 |
展望 | 第136-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交流的论文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