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前言 | 第10页 |
·桥梁结构温度场的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页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工程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工程背景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基本理论与试验介绍 | 第16-30页 |
·混凝土的热传导理论 | 第16-19页 |
·混凝土的热学性能 | 第16-17页 |
·固体的热传导方程 | 第17-19页 |
·国内外桥梁设计规范中有关温度荷载的规定 | 第19-26页 |
·英国桥梁规范(BS—5400)第二篇关于温度荷载规定 | 第19-21页 |
·澳大利亚国家道路管理局全国协会的规定 | 第21页 |
·新西兰桥梁规范的规定 | 第21页 |
·日本道路桥梁设计标准(1978) | 第21-22页 |
·美国AASHTO 规范的规定 | 第22页 |
·瑞士桥梁规范 | 第22页 |
·中国公路桥规JTG D62-2004 的规定 | 第22-23页 |
·中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 | 第23-26页 |
·桥墩温度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26-27页 |
·模型比例的选择 | 第26页 |
·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26页 |
·边界条件和荷载情况的选择 | 第26-27页 |
·测试仪器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水化热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 第30-5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桥墩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试验研究 | 第31-42页 |
·现场实测牛角坪特大桥3 号墩水化热温度场 | 第32-37页 |
·试验室实测牛角坪特大桥3 号墩模型水化热温度场 | 第37-42页 |
·桥墩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 | 第42-46页 |
·牛角坪特大桥3 号墩水化热温度场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牛角坪特大桥3 号墩模型水化热温度场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 | 第44-46页 |
·防止水化热作用引起桥墩早期裂缝的措施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4 日照作用下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 第50-74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试验基本情况 | 第51-53页 |
·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3-72页 |
·壁厚3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壁厚4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壁厚5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6-58页 |
·壁厚6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壁厚7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59-61页 |
·壁厚9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61-63页 |
·壁厚100cm 模型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试验与计算结果 | 第63-64页 |
·实际桥墩在日照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实测与计算结果 | 第64-70页 |
·桥墩内壁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试验与实测结果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混凝土空心桥墩通气孔试验研究 | 第74-78页 |
·前言 | 第74页 |
·日照作用下混凝土空心墩内外空气温度实测结果 | 第74-77页 |
·新杨家湾特大桥7 号墩内外空气温度实测结果 | 第74-76页 |
·牛角坪特大桥3 号墩内外空气温度实测结果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本文得到的结论 | 第7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8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