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沙化土地遥感监测机理和方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29页
   ·荒漠化、沙漠化和沙化概念第17-18页
   ·国内外沙化土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第18-27页
     ·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分析第18页
     ·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第18-21页
     ·沙化土地评价和分类制图第21-25页
     ·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第25-27页
   ·研究评述第27-29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9-36页
   ·中国沙化土地现状第29-30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30-31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4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4-35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35-36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获取第36-49页
   ·研究区概况第36-40页
     ·内蒙古自治区瞪口县基本情况第36-39页
     ·甘肃省民勤县和青海省共和县简介第39-40页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第40-49页
     ·影像资料及预处理第40-44页
     ·光谱测量和数据处理第44-48页
     ·样地调查第48-49页
第四章 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分析第49-57页
   ·沙化土地光谱库第49-51页
   ·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光谱特征第51-56页
     ·不同方法测量沙地的光谱特征第51-52页
     ·不同植被覆盖度沙化土地的光谱特征第52-53页
     ·不同土壤类型的光谱特征第53-54页
     ·不同植物的光谱特征第54页
     ·不同荒漠化土地的光谱特征第54-55页
     ·主要地类的光谱特征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研究第57-72页
   ·研究方法第57-62页
     ·沙化土地提取思路第57-58页
     ·影像目视解译分析第58-59页
     ·沙化土地提取方法选取第59-61页
     ·沙化土地程度划分依据第61页
     ·植被覆盖度确定方法第61-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71页
     ·影像光谱统计特征第62-65页
     ·沙化土地提取分层分类法第65-67页
     ·植被覆盖度和NDVI相关关系第67-68页
     ·沙化土地分布图第68-69页
     ·精度验证第69-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沙化土地变化检测研究第72-86页
   ·材料和方法第72-80页
     ·研究时段和影像数据第72-73页
     ·主成分分析和监督分类的混合变化检测法第73-77页
     ·影像的主成分变换和分析第77-78页
     ·变化阈值确定第78页
     ·变化部分监督分类第78-79页
     ·分类后处理第79页
     ·沙化土地分布图更新第79-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识别变化的主成分分量影像第80-81页
     ·变化信息提取第81-82页
     ·沙化土地变化分布图第82-83页
     ·精度验证第83-84页
   ·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粒度效应分析第86-104页
   ·沙化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变化第86-96页
     ·景观类型划分第87页
     ·转移矩阵计算第87页
     ·景观指数选取第87-90页
     ·10年间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第90-94页
     ·10年间沙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第94-96页
     ·小结第96页
   ·沙化土地景观粒度效应分析第96-104页
     ·不同粒度的尺度转换第97页
     ·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计算第97-98页
     ·不同粒度的景观类型分布图第98-99页
     ·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第99-102页
     ·空间自相关特点第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04-107页
   ·结论和创新点第104-105页
   ·讨论和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风险研究--兼论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风险问题
下一篇:混凝土空心桥墩温度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