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页 |
第一部分 商品房销售及其欺诈 | 第9-22页 |
一、商品房的概念 | 第9-11页 |
(一) 商品房的经济学释义 | 第9-10页 |
(二) 商品房的法学释义 | 第10-11页 |
二、商品房销售的内涵 | 第11-12页 |
三、商品房销售欺诈的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一) 欺诈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商品房销售欺诈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4页 |
(三) 商品房销售欺诈的法律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四、商品房销售典型欺诈行为的法律分析 | 第15-19页 |
(一) 广告欺诈 | 第15-16页 |
(二) 质量欺诈 | 第16-17页 |
(三) 面积欺诈 | 第17页 |
(四) 交付欺诈 | 第17-18页 |
(五) 产权欺诈 | 第18-19页 |
(六) 价格欺诈 | 第19页 |
五、商品房销售欺诈的社会危害分析 | 第19-22页 |
(一) 商品房销售欺诈恶化整个经济环境 | 第19-20页 |
(二) 商品房销售欺诈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商业道德要求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欺诈的法律规制 | 第22-32页 |
一、民事欺诈的法律效力 | 第22-24页 |
(一)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基本采用撤销主义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欺诈视为无效法律行为 | 第23页 |
(三) 《合同法》对民事欺诈采用撤销主义和无效主义相结合 | 第23-24页 |
二、民事欺诈之法律责任 | 第24-26页 |
(一)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 第24-25页 |
(二) 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 第25页 |
(三) 惩罚性赔偿 | 第25-26页 |
(四) 商品房销售欺诈的法律后果 | 第26页 |
三、民法对商品房买卖关系调整的局限性 | 第26-29页 |
(一) 民法的平等保护会导致实际的不公平 | 第26-29页 |
(二) 民法的补偿性责任方式不利于防止商品房销售欺诈 | 第29页 |
四、应该由《消法》调整商品房销售欺诈行为 | 第29-32页 |
(一) 适用《消法》的理由 | 第29-31页 |
(二) 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的优势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解读 | 第32-40页 |
一、国内外惩罚性赔偿制度评析 | 第32-35页 |
二、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 | 第35-40页 |
(一) 惩罚性赔偿责任性质的不同认识 | 第35-36页 |
(二) 惩罚性赔偿作为民事责任的不合理 | 第36-38页 |
(三) 惩罚性赔偿责任应为经济法责任 | 第38-40页 |
第四部分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商品房销售欺诈中的适用 | 第40-47页 |
一、《解释》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0-43页 |
(一) 先卖后抵的行为 | 第40-41页 |
(二) 一房多卖的行为 | 第41页 |
(三)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行为 | 第41-42页 |
(四) 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的行为 | 第42页 |
(五) 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事实的行为 | 第42-43页 |
二、对《解释》所规定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思考 | 第43-45页 |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商品房销售欺诈中适用的完善 | 第45-47页 |
(一) 首先应当解决法律依据问题 | 第45页 |
(二) 扩大惩罚性赔偿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适用范围 | 第45-46页 |
(三) 故意的证明 | 第46页 |
(四) 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计算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