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国际常用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方式的比较研究 | 第13-23页 |
·英联邦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方式(以香港为例) | 第13-15页 |
·香港工程造价依据 | 第13-14页 |
·香港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 第14-15页 |
·美国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方式 | 第15-18页 |
·美国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 第15-16页 |
·美国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 第16-18页 |
·日本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方式 | 第18-21页 |
·日本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 第18-19页 |
·日本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 第19-21页 |
·三种造价方式的比较 | 第21-22页 |
·三种造价方式的相同点 | 第21页 |
·三种造价方式的不同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国内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清单计价的特点 | 第23-26页 |
·单项工程造价构成形式不同 | 第23-24页 |
·分项工程单价构成不同 | 第24页 |
·单位工程项目划分不同 | 第24-25页 |
·计价依据及价格形成方式不同 | 第25-26页 |
·清单计价的优点 | 第26-28页 |
·实现量价分离,强调风险分担 | 第26页 |
·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 第26-27页 |
·增强招标投标过程的透明度,淡化标底的作用 | 第27-28页 |
·缩短招标投标的周期,提高社会效益 | 第28页 |
·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引入国际竞争机制 | 第28页 |
·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研究 | 第32-40页 |
·对清单计价模式认识不足,工作开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清单计价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清单计价规范》中一些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不当 | 第33页 |
·《清单计价规范》中,措施项目费按“项”包干 | 第33-34页 |
·工程量清单格式设置不完善 | 第34-35页 |
·工程量清单招标评标中的问题 | 第35-36页 |
·在资格审查中,存在不平等现象 | 第35-36页 |
·在评标过程重总价轻单价、重实体轻消耗轻措施 | 第36页 |
·现行的“示范文本”和“施工合同条件”不完全适应招标投标体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 | 第36页 |
·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报价困难 | 第36-37页 |
·相关部门、行业改革的不同步,阻碍了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 | 第37页 |
·勘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风险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 解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 第40-51页 |
·转变观念 | 第40-41页 |
·对清单规范进行完善 | 第41页 |
·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过程 | 第41-42页 |
·促进施工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 | 第42-45页 |
·加快相关行业的改革,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良好环境 | 第45-47页 |
·规范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形的建筑交易市场 | 第46-47页 |
·建立一套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 | 第47页 |
·强化专业执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 | 第47页 |
·加强设计质量,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 | 第47-48页 |
·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 第48-50页 |
·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 第48页 |
·建筑市场运行机制要求必须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48-49页 |
·建设项目资金支付现状迫切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制度 | 第49页 |
·完善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