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初中课堂教学交往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第13页
     ·中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第13-14页
     ·自我学习经历的反思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文献综述第15-21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5-17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7-21页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第21-23页
     ·研究对象第21页
     ·研究思路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二章 课堂教学交往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23-30页
   ·理论基础第23-25页
     ·哲学基础第23页
     ·心理学基础第23-24页
     ·社会学基础第24页
     ·教育学基础第24-25页
   ·相关概念第25-28页
     ·交往第25-26页
     ·教学交往第26-27页
     ·课堂教学交往第27-28页
   ·理想的课堂教学交往第28-30页
第三章 初中课堂教学交往的实然第30-39页
   ·初中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第30-35页
     ·交往主体的不平等第30-32页
     ·交往内容的封闭性第32页
     ·交往方式的单一性、虚假性第32-34页
     ·交往目的的片面性第34-35页
   ·初中课堂教学交往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交往主体的影响第35-37页
     ·教育体制的制约第37-38页
     ·物质条件的匮乏第38-39页
第四章 教师主导走向应然第39-51页
   ·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第39-41页
     ·转变知识观第39-40页
     ·转变教学观第40-41页
   ·遵循有效的交往原则第41-43页
     ·主体性原则第41-42页
     ·平等性原则第42页
     ·参与性原则第42页
     ·理解性原则第42-43页
   ·创设适宜的交往条件第43-47页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交往环境第43-44页
     ·开发研制合宜的教学交往内容第44-45页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第45-46页
     ·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第46页
     ·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第46-47页
   ·运用灵活的教学交往技艺第47-51页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第47-48页
     ·利用即时生成性资源第48-49页
     ·采取恰当的表扬批评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高中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