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缘起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关键词的界定 | 第16-18页 |
·弱势群体 | 第16-17页 |
·农民工子女 | 第17页 |
·留守儿童 | 第17-18页 |
·个体社会化 | 第18页 |
·我国学界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主题与成果的分析 | 第18-22页 |
·我国学界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上的主题分析 | 第19-21页 |
·1997-2005 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成果的要素分布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之理论探讨 | 第22-40页 |
·作为特殊弱势群体子女的农村留守儿童 | 第22-31页 |
·弱势群体的概念、成因、特征 | 第22-23页 |
·农民工的概念、成因、社会属性 | 第23-28页 |
·农村“留守儿童”概念、成因、特征 | 第28-31页 |
·社会学关于个体社会化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社会化历程的扩展 | 第31页 |
·社会化承受者的演变 | 第31-32页 |
·社会化承担者贡献率(重要性)的变动 | 第32页 |
·社会化内容的新内涵 | 第32-33页 |
·社会化后果的凸显 | 第33页 |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体社会化分析 | 第33-39页 |
·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 第34页 |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社会化的承担者 | 第36-39页 |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后果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 第40-55页 |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40页 |
·问卷法 | 第40-41页 |
·个案访谈法 | 第41页 |
·参与观察法 | 第41-43页 |
·本研究的相关背景性数据 | 第43-44页 |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44-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分析与解释 | 第45-47页 |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研究 | 第47-50页 |
·对学校的认同 | 第47-48页 |
·对教师的认同 | 第48页 |
·对同辈群体的认同 | 第48-49页 |
·生活习惯的养成 | 第49页 |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个案访谈 | 第50-54页 |
·留守儿童案例 | 第50-51页 |
·留守儿童监护人案例 | 第51-52页 |
·教师访谈个案 | 第52-53页 |
·学校领导访谈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55-58页 |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建议 | 第55-58页 |
·研究创新 | 第55-56页 |
·研究局限 | 第56页 |
·关于对策研究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译文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