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农民平等就业权的法理分析 | 第10-22页 |
| ·平等就业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0-17页 |
| ·平等就业权的概念 | 第10-15页 |
| ·平等就业权的性质 | 第15-17页 |
| ·农民平等就业权的界定 | 第17-18页 |
| ·农民平等就业权的价值分析 | 第18-22页 |
| 2 我国农民平等就业权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原因分析 | 第22-36页 |
| ·农民平等就业权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 ·就业机会不平等 | 第22-23页 |
| ·就业待遇不平等 | 第23-25页 |
| ·职业培训不平等 | 第25-26页 |
| ·农民平等就业权问题的制度原因分析 | 第26-36页 |
| ·城乡区别的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就业权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 第26-28页 |
| ·职业保留制度和歧视性管理政策是造成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 第28-31页 |
| ·劳动法相关规定的缺失是造成不平等的直接原因 | 第31-36页 |
| 3 发达国家(地区)及国际公约平等就业权保护的规定简析及启示 | 第36-42页 |
| ·发达国家(地区)平等就业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0页 |
| ·以统一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 第36-37页 |
| ·通过反歧视立法保障平等就业 | 第37-38页 |
| ·以专门机构保障平等就业权法律的实施 | 第38-40页 |
|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 4 完善我国农民平等就业权法律保障的建议 | 第42-58页 |
| ·改革户籍制度 | 第42-43页 |
| ·完善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 第43-47页 |
| ·扩大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 第43-44页 |
| ·改革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第44页 |
| ·完善劳动基准制度 | 第44-46页 |
| ·完善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的规定 | 第46-47页 |
| ·制定《反就业歧视法》 | 第47-54页 |
| ·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 | 第49页 |
| ·就业歧视的类别和认定标准 | 第49-51页 |
| ·积极行动 | 第51-52页 |
| ·举证责任的规定 | 第52-53页 |
| ·雇主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53-54页 |
| ·制定《工资支付法》 | 第54-56页 |
| ·建立促进平等就业的专门机构 | 第56-58页 |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