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RPC梁抗剪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活性粉末混凝土综述 | 第14-18页 |
| ·活性粉末混凝土概述 | 第14-15页 |
| ·RPC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 ·RPC的应用前景 | 第17-18页 |
| ·抗剪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抗剪研究的发展 | 第18-19页 |
| ·抗剪的理论及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RPC梁抗剪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2章 预应力RPC梁抗剪试验 | 第24-52页 |
| ·试验梁设计 | 第24-26页 |
| ·尺寸拟定 | 第24-25页 |
| ·试验参数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及试验梁制作 | 第26-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试验梁的制作 | 第26-27页 |
| ·试验装置、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 ·试验装置 | 第27页 |
|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27-28页 |
| ·测试方法 | 第28页 |
|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28-30页 |
| ·RPC 材料性能 | 第28-29页 |
| ·钢铰线及钢筋材料性能 | 第29-30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49页 |
| ·试验结果汇总 | 第30-35页 |
| ·主要试验现象及描述 | 第35-40页 |
| ·破坏形态 | 第40-41页 |
| ·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 第41-49页 |
| ·各影响因素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剪跨比的影响 | 第49页 |
| ·配箍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预应力的影响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3章 预应力RPC 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 第52-72页 |
| ·基于塑性理论的抗剪承载力分析 | 第52-57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基本假定 | 第52-54页 |
| ·塑性极限分析 | 第54-56页 |
| ·塑性极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预应力 RPC 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57-71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7-60页 |
| ·破坏准则 | 第60页 |
| ·模型参数选取及求解 | 第60-61页 |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1-65页 |
| ·参数分析 | 第65-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4章 预应力RPC 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 第72-82页 |
| ·试验结果与几个抗剪计算公式的比较 | 第72-76页 |
| ·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剪强度的比较 | 第72-73页 |
| ·与《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抗剪强度的比较 | 第73页 |
| ·与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抗剪强度的比较 | 第73-74页 |
| ·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抗剪强度的比较 | 第74-75页 |
| ·与美国ACI 规范抗剪强度的比较 | 第75-76页 |
| ·抗剪强度建议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 第76-80页 |
| ·各规范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评述 | 第76-77页 |
| ·主要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 ·建议公式 | 第78-79页 |
| ·与本试验结果比较 | 第79页 |
| ·与南威尔士大学试验结果比较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