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棚车侧表面平面度超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铁路棚车侧表面结构及制造技术 | 第10-15页 |
·铁路棚车简介 | 第10-11页 |
·铁路棚车结构 | 第10-11页 |
·铁路棚车侧表面(侧墙组成)结构 | 第11页 |
·铁路棚车侧表面(侧墙)制造流程 | 第11页 |
·棚车侧墙制造技术 | 第11-14页 |
·冲压成形技术 | 第11-14页 |
·组装技术 | 第14页 |
·焊接技术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棚车侧表面平面度研究的历史 | 第15-27页 |
·各历史时期的工艺研究 | 第15-17页 |
·P60型棚车 | 第15页 |
·P62型棚车 | 第15页 |
·P62N型棚车 | 第15-16页 |
·P64A型棚车和P65型棚车 | 第16页 |
·P64GK型棚车 | 第16-17页 |
·针对P64GK型棚车进行的检测和统计 | 第17-26页 |
·检测工艺说明 | 第17-19页 |
·目前生产车辆检测数据的收集及量化统计 | 第19-20页 |
·早期各种试验中的检测数据记录 | 第20-24页 |
·试验分析 | 第24-25页 |
·上述试验结论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铁路棚车侧表面变形问题的理论研究 | 第27-43页 |
·拉深(冲压)变形研究 | 第27-30页 |
·棚车侧板压形(拉深)原理 | 第27页 |
·拉深起皱主要因素 | 第27-28页 |
·侧板压形参数的选用 | 第28-29页 |
·侧板压型后平面度超差的具体原因 | 第29-30页 |
·焊接变形研究 | 第30-36页 |
·焊接结构的特点 | 第30-31页 |
·焊接残余变形的基本形式 | 第31-32页 |
·棚车侧板变形的具体原因研究 | 第32-36页 |
·两个试验 | 第36-39页 |
·侧板压型深度与侧板(零件)变形关系曲线 | 第36-37页 |
·侧板压型深度与侧表面平面度关系曲线 | 第37-39页 |
·铁路车辆制造工厂中棚车侧表面质量攻关情况 | 第39-40页 |
·武昌车辆厂情况 | 第39页 |
·眉山车辆厂情况 | 第39-40页 |
·研究国外案例 | 第40-41页 |
·P63 | 第40页 |
·俄罗斯棚车 | 第40-41页 |
·正反两个例证 | 第41-42页 |
·坦赞棚车 | 第41页 |
·试制的一辆P70型棚车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改进方案 | 第43-47页 |
·控制拉深变形的技术方案 | 第43-44页 |
·理论上可采取的措施 | 第43页 |
·生产实际上可采取的措施 | 第43-44页 |
·减小焊接变形设计上可采取的措施 | 第44-46页 |
·明确目前棚车设计结构方向 | 第44-45页 |
·设计上可采取的措施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改进方案装备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 第47-52页 |
·侧板拉深(压型)改进设计 | 第47-48页 |
·组对工艺的改进设计 | 第48-49页 |
·焊接工艺采取的措施 | 第49页 |
·改进方案实施后检测数据 | 第49-50页 |
·检测数据 | 第49-50页 |
·试制车数据统计 | 第50页 |
·质量持续保证措施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工程硕士研究生简历 | 第55-56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