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引言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1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 第19-28页 |
·旅游开发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真实性理论 | 第19页 |
·体验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民俗文化旅游的界定 | 第21-23页 |
·民俗文化概念 | 第21页 |
·民俗文化旅游概念 | 第21-22页 |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 第22-23页 |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 第23-24页 |
·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 第23页 |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 第23-24页 |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 第24-28页 |
·国内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 第24-25页 |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 第25页 |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 第25-28页 |
2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及现状 | 第28-37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 第28-31页 |
·聊城市区域背景 | 第28-29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优势 | 第29-31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 第31-37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第31-33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内容 | 第33-35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 第35-37页 |
3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竞争力及存在问题 | 第37-44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竞争力 | 第37-38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省内周边市(县)的竞争力 | 第37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省的竞争力 | 第37-38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需求 | 第38-41页 |
·游客基本资料 | 第38-40页 |
·游客旅游需求 | 第40-41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缺乏科学规划、保护力度滞后 | 第41-42页 |
·民俗旅游产品质量低下、品种匮乏 | 第42页 |
·民俗旅游景点分散、开发无序 | 第42页 |
·产业化程度欠佳 | 第42-43页 |
·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冲击 | 第43-44页 |
4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布局 | 第44-52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 第44-48页 |
·动态体验型 | 第44-46页 |
·静态文化审美型 | 第46页 |
·购买消费型 | 第46-47页 |
·休闲参观型 | 第47-48页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 第48-52页 |
·古运河水浒民俗文化旅游区 | 第49-50页 |
·黄河故道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 | 第50页 |
·修身养生民俗旅游区 | 第50-52页 |
5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 第52-58页 |
·加强宏观政策支持 | 第52-53页 |
·加强领导,强化职能 | 第52页 |
·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 第52页 |
·加强技术与资金保障 | 第52-53页 |
·推进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产业化进程 | 第53页 |
·拓展旅游专业技能 | 第53-56页 |
·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 | 第53-54页 |
·重视民俗旅游产品开发 | 第54页 |
·加强营销力度,提高知名度 | 第54-55页 |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 第55-56页 |
·宣传强化教育全民保护意识 | 第56-58页 |
·成立保护组织 | 第56页 |
·建立民俗旅游宣传教育机构 | 第56-58页 |
6 结语 | 第58-59页 |
附录一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