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农民工法律援助权的渐进性建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农民工法律援助权的基本理念第11-24页
 第一节 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内涵第11-15页
  一、扶助弱者维权的目标指向第11-12页
  二、蕴含平等正义的人权理念第12-14页
  三、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力支撑第14-15页
 第二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权的构成特点第15-20页
  一、权利主体具有特定性第15-18页
  二、权利内容具有丰富性第18-19页
  三、权利边界具有明晰性第19-20页
 第三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权与相关权能的辨析第20-24页
  一、农民工法律援助权与社会保障权第21-22页
  二、农民工法律援助权与司法救济权第22-24页
第二章 农民工法律援助权的确立缘由第24-51页
 第一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功能考量第24-33页
  一、保障农民工诉权的实现第24-25页
  二、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的保护第25-27页
  三、促进农民工政治权利的行使第27-28页
  四、推进农民工受教育权的落实第28-29页
  五、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享有第29-30页
  六、重塑农民工身份平等观念第30-31页
  七、畅通农民工意愿表达渠道第31-33页
 第二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瓶颈透析第33-51页
  一、户籍管理制度是桎梏农民工的根由第34-35页
  二、农民工处于被城市遗忘的生存境地第35-38页
  三、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遭受链条式剥夺第38-44页
  四、立法规范的漏洞使得法律援助无法可依第44-46页
  五、援助机制的弊端使得援助工作难以充分展开第46-47页
  六、司法环节的冗乱使得维权成本高难度大第47-48页
  七、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淡薄让法律援助难获实效第48-51页
第三章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制度演进第51-84页
 第一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理性进路第51-60页
  一、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规范发展第51-55页
  二、从慈善理念到权利理念提升第55-56页
  三、从单一型到综合型丰富援助路径第56-58页
  四、从激进型到渐进型转变援助观念第58-60页
 第二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设计第60-63页
  一、立法确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权第60-62页
  二、明确提供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第62页
  三、完善现行农民工法律援助法规第62-63页
 第三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体系第63-84页
  一、多方参与的机构模式第63-71页
  二、合理高效的程序设置第71-75页
  三、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第75-79页
  四、保障有力的监督机制第79-80页
  五、多重维度的质量保证第80-84页
结语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下一篇:对抗制的历史演进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