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并联机构自学习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引言第8页
   ·并联机器人研究的进展与现状第8-13页
     ·并联机器人分类与应用第8-10页
     ·并联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0-13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3-15页
     ·研究对象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非对称并联机构的分析及建模第16-29页
   ·非对称并联机构的提出第16-17页
   ·机构分析第17-24页
     ·位置分析第19-21页
       ·位置反解第19-20页
       ·位置正解第20-21页
     ·工作空间分析第21-24页
   ·基于运动学控制模型的建立第24-28页
     ·运动学控制模型第24-25页
     ·执行机构数学模型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步进电机驱动的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第29-47页
   ·并联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案第29-31页
     ·控制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第29-31页
   ·机器人轨迹规划第31-35页
     ·并联机构CP轨迹规划第31-34页
     ·三平移并联机构轨迹规划第34-35页
   ·步进电机驱动并联机构硬件控制系统第35-43页
     ·硬件系统组成第36-39页
     ·GT400-SV-PCI运动控制卡介绍第39-43页
   ·控制系统软件实现第43-46页
     ·软件主要流程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第47-60页
   ·变结构理论概述第47-55页
     ·变结构理论发展历史及特点第47-49页
     ·基本原理第49-55页
       ·基本概念第49-51页
       ·滑动模态的数学描述第51-52页
       ·到达条件第52-53页
       ·不变性第53-55页
   ·抖振的产生及其削弱第55-59页
     ·产生原因第55-56页
     ·抖振的削弱第56-59页
   ·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应用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并联机构模糊滑模控制研究第60-76页
   ·模糊控制(FC)与变结构控制(SMC)第60-67页
     ·模糊逻辑与模糊控制系统第60-61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61-62页
     ·模糊控制的弱点及改进第62页
     ·模糊滑模控制第62-67页
       ·仿真研究第65-67页
     ·模糊滑模控制的弱点及改进第67页
   ·自适应控制与学习控制第67-70页
     ·自适应控制与学习控制的比较及应用第69-70页
   ·自学习模糊滑模控制(SLFSMC)第70-75页
     ·自学习模糊滑模控制的实现第70-72页
     ·带有边界预估器的SLFSMC系统第72-74页
     ·仿真研究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并联机构控制试验第76-85页
   ·并联机构控制软件的实现第76-83页
     ·控制软件的基本功能第76-79页
     ·三平移并联机构反解VC程序第79-81页
     ·三平移并联机构正解VC程序第81-82页
     ·并联机构的轨迹插补第82-83页
   ·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的试验结果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的智能线径测控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某型号飞机部件装配的作业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