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宁波女性意识之孕育、萌发 | 第8-19页 |
第一节 家庭Ⅰ中的女孩儿 | 第9-13页 |
新旧交替时代的江南士绅家庭——裹挟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长辈——封建大家庭孕育、庇护又限制新女性的时代特色 | 第9-13页 |
1、祖父:对社会进步思潮有取有舍——鼓励孙女上进——苏青以祖父为榜样激励人生 | 第10-11页 |
2、父亲:西方文明的本土“传教士”——设计女儿人生——苏青逐步认识“男女平等”的虚假性 | 第11-12页 |
3、母亲Ⅰ:有知识的家庭主妇——被冷落的妻子和寄希望于孩子的母亲——苏青关注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幸处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学校里的女学生 | 第13-19页 |
社会动荡期接受现代教育——女人是和男人一样的人——女人是和男人不一样的人 | 第13-19页 |
1、自由恋爱:形式大于内容的妇女解放重要议题——与其探究两性不如考察人性 | 第14-15页 |
2、学生运动:学运领袖沾女性身份的光——运动失败,转求知识改变命运——从演讲到笔伐,批判现实社会 | 第15-17页 |
3、女子教育:得益于现代女子教育——性别无意识——站在实用性立场批判现代女子教育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上海女性意识之激醒、表露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家庭Ⅱ | 第20-25页 |
上海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江南移民纷纷涌入——苏青随丈夫在沪组建都市小家庭——在传统女性命运里“痛并快乐着”的都市太太 | 第20-25页 |
1、妻子:“新旧合璧”的婚约——适应新环境塑造旧主妇——离婚走上独立之路 | 第21-23页 |
2、母亲Ⅱ:生女蒙羞抗议男尊女卑思想——生育与养育、性欲的矛盾——把母性从神坛拉回人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社会 | 第25-31页 |
单身母亲为生存求职——张扬自我成为大胆女作家——创办刊物争夺生存权和话语权 | 第25-31页 |
1、女作家:现代出版业培养撰稿作者——上海沦陷,女作家浮出地表——以“新锐才女”姿态当红 | 第25-28页 |
2、女编辑:创办散文月刊《天地》——隐秘的女性文学阵地——职业女性的两难处境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都市女性意识之提炼、升华 | 第31-40页 |
第一节 上海市民女性 | 第32-36页 |
参与“上海人”集体身份建构——“俗人哲学”与“为孩子生存”——传统务实人格“托起”现代市民价值观 | 第32-36页 |
第二节 海派女作家 | 第36-40页 |
为生存写作——女人日常生活成为苏青的核心关照——反叛传统,审视现代——世俗化、欲望化的现代女性意识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44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