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
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3-4页 |
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 概说 | 第9-16页 |
·语言与文化 | 第9-10页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9-10页 |
·词汇与文化 | 第10页 |
·国俗语义 | 第10-13页 |
·国俗语义学概述 | 第10页 |
·国俗语义差异的基本模式 | 第10-11页 |
·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 | 第11-12页 |
·国俗语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2-13页 |
·文旨与思路 | 第13-16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3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二、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分析 | 第16-34页 |
·风花雪月各自独特和相互交叉的文化奇葩 | 第17-28页 |
·风 | 第17-21页 |
·花 | 第21-23页 |
·雪 | 第23-24页 |
·月 | 第24-28页 |
·特别的组合,特别的内涵 | 第28-34页 |
·风月 | 第29页 |
·花月 | 第29-30页 |
·风雪 | 第30页 |
·雪月 | 第30页 |
·雪花 | 第30-31页 |
·风花 | 第31页 |
·风花雪月 | 第31-34页 |
三、风花雪月国俗语义产生之滥觞 | 第34-40页 |
·历史文学 | 第34-36页 |
·信仰崇拜 | 第36-37页 |
·佛教 | 第36-37页 |
·道教 | 第37页 |
·民族节俗 | 第37-38页 |
·地理气候 | 第38-40页 |
四、风花雪月国俗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探析 | 第40-50页 |
·深沉的土地情结 | 第40-42页 |
·国俗谚语 | 第40-41页 |
·国俗歇后语 | 第41-42页 |
·国俗称名 | 第42页 |
·深厚的圆美情结 | 第42-47页 |
·中国人的尚圆心理 | 第42-43页 |
·中国人尚圆心理形成的原由 | 第43-45页 |
·“圆美”在风花雪月中的映射 | 第45-47页 |
·禁忌迷信心理 | 第47-48页 |
·内倾含蓄心理 | 第48-49页 |
·随从心理 | 第49-50页 |
五、结语 | 第50-53页 |
·总结 | 第50页 |
·实践应用 | 第50-51页 |
·对外汉语词汇与文化教学 | 第50-51页 |
·词典编纂 | 第51页 |
·跨文化交际 | 第51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