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桩板式整体结构设计与现场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9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理论现状 | 第14-16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第2章 桩板式整体结构设计计算 | 第20-51页 |
| ·模型建立与荷载分析 | 第20-36页 |
| ·地基土作用的模拟 | 第20-21页 |
| ·桩侧土作用的模拟 | 第21-22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纵向计算 | 第22-25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横向计算 | 第25-26页 |
| ·桩体计算 | 第26-27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配筋计算 | 第27-36页 |
| ·参数影响性分析 | 第36-43页 |
| ·地基反力系数k值的影响性分析 | 第36-39页 |
| ·桩侧抗力系数m值的影响性分析 | 第39-43页 |
| ·沉降变形分析 | 第43-50页 |
| ·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简介 | 第43-44页 |
| ·按铁路桥规计算 | 第44-47页 |
| ·按建筑桩基规范计算沉降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3章 现场试验分析 | 第51-78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1-52页 |
| ·试验工点设计方案 | 第52-53页 |
| ·桩板式整体结构型式 | 第52-53页 |
| ·轨道结构型式 | 第53页 |
| ·试验工点测试方案 | 第53-59页 |
| ·测试断面 | 第53页 |
| ·测试内容 | 第53页 |
| ·测试元器件布置 | 第53-59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71页 |
| ·单桩载荷试验分析 | 第59-61页 |
| ·地基表面沉降分析 | 第61-64页 |
| ·深层沉降分析 | 第64-65页 |
| ·桩体内力测试分析 | 第65-67页 |
| ·基床表层与基床底层接触应力分析 | 第67-68页 |
| ·板梁顶面与基床接触应力分析 | 第68-69页 |
| ·板梁与地基接触应力分析 | 第69-70页 |
| ·板梁内力分析 | 第70-71页 |
| ·板梁内部温度分析 | 第71页 |
| ·工后沉降预测与评估 | 第71-76页 |
| ·双曲线法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 | 第71-74页 |
| ·双曲线法和星野法的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 ·沉降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第4章 结构优化设计 | 第78-87页 |
| ·结构连接型式的优化分析 | 第78-79页 |
| ·主要尺寸的优化分析 | 第79-82页 |
| ·优化因素及方法 | 第79页 |
| ·方案组合与目标函数 | 第79-80页 |
| ·各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性分析 | 第80-82页 |
| ·地基加固措施对比分析 | 第82-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