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步骤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芯片选择 | 第14-21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4-15页 |
2.3 系统总体方案与功能 | 第15-16页 |
2.4 主要元器件的选取 | 第16-21页 |
2.4.1 单片机的选取 | 第16-17页 |
2.4.2 传感器的选取 | 第17-19页 |
2.4.3 模数转换器的选取 | 第19页 |
2.4.4 备用电源芯片的选取 | 第19-20页 |
2.4.5 外部扩展I/O端口芯片的选取 | 第20页 |
2.4.6 输出控制模块的选取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1-28页 |
3.1 环境因子数据采集电路 | 第21-22页 |
3.2 数据显示电路 | 第22-24页 |
3.3 越限报警电路 | 第24-25页 |
3.4 键盘设置电路 | 第25-26页 |
3.5 输出控制电路 | 第26-27页 |
3.6 串口通讯接口电路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28-37页 |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28-29页 |
4.2 数据采集子程序 | 第29-31页 |
4.3 数据滤波子程序 | 第31-33页 |
4.4 标度变换子程序 | 第33页 |
4.5 BCD转换子程序 | 第33-34页 |
4.6 数据显示子程序 | 第34-35页 |
4.7 超限报警子程序 | 第35-36页 |
4.8 键盘中断程序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 第37-46页 |
5.1 通讯协议约定 | 第37页 |
5.2 下位机通讯软件设计 | 第37-40页 |
5.2.1 串口的基本特点 | 第37-38页 |
5.2.2 串口的控制寄存器 | 第38页 |
5.2.3 串口的工作方式1 | 第38-39页 |
5.2.4 波特率的确定 | 第39-40页 |
5.2.5 单片机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 第40页 |
5.3 PC机编程工具LABVIEW | 第40-41页 |
5.4 PC机LABVIEW串口通讯程序前面板设计 | 第41-42页 |
5.5 PC机LABVIEW串口通讯程序流程图设计 | 第42-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4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