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儿童损人后的失调心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前言第6-9页
第一章:现状与问题第9-20页
   ·关于儿童损人后的心理研究第9-11页
     ·儿童损人行为和儿童损人者的界定第9页
     ·儿童损人后心理研究的现状第9-11页
   ·关于失调心理的研究第11-17页
     ·对“失调”内涵的理解第11-12页
     ·失调心理中的认知研究第12-15页
     ·失调心理中的情绪研究第15-17页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构想第17-20页
     ·对儿童损人后心理研究的忽视第17-18页
     ·儿童损人后失调心理研究中情绪和认知研究的不足第18页
     ·失调心理研究中认知和情绪的分离第18-19页
     ·以失调心理为基础,构建儿童损人后失调心理研究第19-20页
第二章:理论与探讨第20-41页
   ·失调心理过程分析第20-21页
   ·儿童损人后的心理过程与失调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第21-24页
     ·儿童损人后的心理过程分析第22-23页
     ·损人后的心理过程与失调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第23-24页
   ·儿童损人后的失调心理分析第24-41页
     ·产生原因——道德评价第24-28页
     ·自我调节驱力——负性情绪第28-32页
     ·调节方法——认知、行为的改变第32-36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36-41页
第三章:实证与讨论——儿童损人后调节失调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第41-53页
   ·问题的提出第41页
   ·研究假设第41-43页
   ·研究方法第43-44页
     ·研究对象第43页
     ·研究程序第43-44页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道德情绪体验的强度及行为倾向的性别、年级差异第44-46页
     ·损人情境、损人结果、预期惩罚对道德情绪体验的影响第46-47页
     ·损人情境、损人结果、预期惩罚对行为倾向的影响第47-48页
     ·道德情绪体验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第48页
   ·讨论第48-52页
     ·道德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的性别、年级差异第49-50页
     ·道德情绪体验的影响因素第50页
     ·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第50-51页
     ·道德情绪体验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第51页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1-52页
   ·研究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FT技术在微波电路与电磁散射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DSP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