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QoS技术概念 | 第9-10页 |
§1.2 QoS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1.3 QoS技术核心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QoS体系结构模型的发展 | 第14-27页 |
§2.1 Intserv体系结构模型 | 第14-18页 |
§2.1.1 Intserv的特征 | 第14-15页 |
§2.1.2 Intserv模型的实现框架 | 第15-16页 |
§2.1.3 资源预留协议(RSVP) | 第16-17页 |
§2.1.4 Intserv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 Diffserv体系结构模型 | 第18-21页 |
§2.2.1 Diffserv域 | 第18-19页 |
§2.2.2 边缘节点的构成 | 第19页 |
§2.2.3 DS字段和DSCP | 第19-20页 |
§2.2.4 几种主要的服务类型 | 第20-21页 |
§2.2.5 Diffserv的优越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2.3 MPLS体系结构模型 | 第21-27页 |
§2.3.1 MPLS标签格式 | 第21-22页 |
§2.3.2 MPLS与路由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3 MPLS网络结构及工作流程 | 第23-24页 |
§2.3.4 MPLS的核心技术—LDP | 第24-27页 |
第三章 Diffserv over MPLS系统模型 | 第27-38页 |
§3.1 Diffserv over MPLS系统模型的核心机制 | 第27-29页 |
§3.1.1 E-LSP模型 | 第27-28页 |
§3.1.2 L-LSP模型 | 第28页 |
§3.1.3 两种LSP模型的比较 | 第28-29页 |
§3.2 扩展的LSP模型 | 第29-33页 |
§3.2.1 扩展LSP模型的设计思想 | 第29-30页 |
§3.2.2 扩展LSP模型的实现过程 | 第30-31页 |
§3.2.3 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31-33页 |
§3.3 Diffserv over MPLS系统模型实现 | 第33-36页 |
§3.3.1 Diffserv over MPLS控制模型 | 第33-34页 |
§3.3.2 工作流程 | 第34-35页 |
§3.3.3 对CR-LDP的扩展 | 第35页 |
§3.3.4 对流量工程的支持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模型的流量控制分析 | 第38-68页 |
§4.1 队列管理及其算法 | 第38-46页 |
§4.1.1 尾部丢弃算法 | 第39页 |
§4.1.2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ED | 第39-42页 |
§4.1.3 WRED算法 | 第42-44页 |
§4.1.4 RIO算法 | 第44-46页 |
§4.2 改进的队列管理算法 | 第46-53页 |
§4.2.1 算法的分析 | 第47-49页 |
§4.2.2 算法的改进 | 第49-50页 |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4.3 队列调度算法 | 第53-59页 |
§4.3.1 FIFO算法 | 第55-56页 |
§4.3.2 优先级算法PQ | 第56-57页 |
§4.3.3 加权公平排队算法WFQ | 第57页 |
§4.3.4 循环调度算法RR | 第57-59页 |
§4.4 对DRR调度算法的改进 | 第59-66页 |
§4.4.1 算法的分析 | 第60-62页 |
§4.4.2 算法的改进 | 第62-64页 |
§4.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8-70页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