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6页 |
一、 本文的材料 | 第5页 |
二、 本文的目的和方法 | 第5页 |
三、 本文的意义 | 第5-6页 |
第二章 “重纽”及其两种传统研究方法 | 第6-8页 |
一、 “重纽”概述 | 第6页 |
二、 系联法 | 第6-7页 |
三、 统计法 | 第7-8页 |
第三章 “重纽”及三等韵研究的第三种方法--类相关法 | 第8-11页 |
一、 三等韵的分类 | 第8-9页 |
二、 类相关法 | 第9-11页 |
第四章 《经典释文》反切重纽韵及普通三等韵的类相关考察 | 第11-71页 |
一、 反切校订 | 第11页 |
二、 重纽韵及普通三等韵的类相关考察 | 第11-71页 |
(一) 凡例 | 第11页 |
(二) 内容 | 第11-71页 |
1 、 公式 | 第11-63页 |
(1) 传统重纽八韵系唇牙喉音的类相关材料 | 第11-40页 |
(2) 其它重纽五韵系唇牙喉音的类相关材料 | 第40-46页 |
(3) 普通三等韵唇牙喉音的类相关材料 | 第46-63页 |
2 、 归纳统计 | 第63-68页 |
(1) 传统重纽八韵系唇牙喉音的类相关材料的统计 | 第63-66页 |
(2) 其它重纽五韵系类相关材料的统计 | 第66-67页 |
(3) 普通三等韵唇牙喉音的类相关材料的统计 | 第67-68页 |
3 、 总结 | 第68-71页 |
(1) 反映的类相关情况 | 第68-69页 |
(2) 例外情况 | 第69页 |
(3) 舌齿音的归类情况 | 第69-70页 |
(4) 重纽两类与普通三等韵及一、二、四等韵的关系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经典释文》与其它材料的比较和讨论 | 第71-75页 |
一、 类相关理论是否成立 | 第71-72页 |
二、 重纽韵舌齿音的归类 | 第72-73页 |
三、 重纽A、B两类的区别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5-7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