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绪 论 | 第12-14页 |
立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立题的目的 | 第13-14页 |
1 区域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工业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第14页 |
·工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工业发展的阶段和类型 | 第15页 |
·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 | 第15-20页 |
·产业发展论 | 第16-17页 |
·区域发展论 | 第17-20页 |
2 九龙坡区工业发展状况 | 第20-26页 |
·重庆的工业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九龙坡区工业发展状况 | 第21-26页 |
·九龙坡区工业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九龙坡区的工业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 九龙坡区的工业环境要素分析 | 第26-38页 |
·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 第26-31页 |
·九龙坡区与主城其他各区的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向分析 | 第28-29页 |
·中国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29页 |
·重庆的工业产业布局和导向分析 | 第29-30页 |
·九龙坡区的机会及威胁分析 | 第30-31页 |
·内部资源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31-35页 |
·九龙坡区的经济状况分析 | 第31页 |
·九龙坡区的产业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九龙坡区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33-35页 |
·九龙坡区的发展战略分析(SWOT分析) | 第35-38页 |
4 九龙坡区工业化程度分析 | 第38-46页 |
·九龙坡区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分析 | 第38-43页 |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判断 | 第38-39页 |
·从产业结构判断 | 第39页 |
·从就业结构判断 | 第39-41页 |
·从城乡结构判断 | 第41页 |
·从工业内部结构判断 | 第41-42页 |
·综合判断 | 第42-43页 |
·工业化进程的横向比较 | 第43-46页 |
5 工业发展结构战略(1)--巩固提升区域支柱产业 | 第46-55页 |
·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对区域支柱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 第47-48页 |
·九龙坡区区域分工的动态分析 | 第48-50页 |
·九龙坡区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 第50-51页 |
·对支柱产业的结构分析及调整 | 第51-55页 |
·汽车工业 | 第51-53页 |
·摩托车工业 | 第53-54页 |
·铝加工业 | 第54-55页 |
6 工业发展结构战略(2)--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 第55-61页 |
·动态“比较费用论”研究 | 第56页 |
·九龙坡区的新技术产业状况分析 | 第56-57页 |
·优先发展的产业 | 第57-58页 |
·新材料工业 | 第57页 |
·先进制造技术 | 第57-58页 |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 第58-60页 |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58-59页 |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举措 | 第59-60页 |
·大力扶持都市型工业 | 第60-61页 |
·产业构思 | 第60-61页 |
7 工业发展布局战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 第61-69页 |
·产业区的集聚理论 | 第61-62页 |
·工业园区建立的必然性分析 | 第62-63页 |
·重庆工业园区的比较分析 | 第63-65页 |
·沿海各省市成功工业园区的经验借鉴 | 第65页 |
·九龙坡区的园区建设规划 | 第65-69页 |
·九龙工业园 | 第65-67页 |
·西彭工业园 | 第67页 |
·区级工业园的建立 | 第67-69页 |
8 工业发展组织战略--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 第69-77页 |
·九龙坡区重点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69-71页 |
·九龙坡区产业链构建研究 | 第71-72页 |
·构建产业链的方法研究 | 第71页 |
·汽车(摩托车)产业链 | 第71-72页 |
·铝镁合金材料产业链 | 第72页 |
·重点企业的培养方法研究 | 第72-73页 |
·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 第73-77页 |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73-75页 |
·发展措施 | 第75-77页 |
9 工业发展技术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第77-83页 |
·对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认识 | 第77页 |
·九龙坡区改造传统产业现状 | 第77-78页 |
·九龙坡区改造传统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 第78-80页 |
·优势分析 | 第78-79页 |
·劣势分析 | 第79-80页 |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对策研究 | 第80-81页 |
·融合型模式研究 | 第80-81页 |
·转移型模式研究 | 第81页 |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 第81-83页 |
·加快企业信息化 | 第82页 |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 第82页 |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 第82-83页 |
10 工业结构模式的总体分析 | 第83-87页 |
·工业发展的总体分析 | 第83-84页 |
·走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 | 第83页 |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 第83-84页 |
·工业结构的总体分析 | 第84-85页 |
·工业内部比例 | 第84页 |
·支柱产业选择 | 第84-85页 |
·产业组织机构 | 第85页 |
·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 | 第85页 |
·预期效果和实现目标 | 第85-87页 |
11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致 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