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组件技术研究
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内容及所做工作 | 第10-11页 |
·课题内容 | 第10页 |
·所做工作 | 第10-11页 |
·论文组织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组件技术和Petri网 | 第12-31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12-19页 |
·嵌入式硬件特点 | 第13页 |
·嵌入式系统硬件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第14-16页 |
·嵌入式软件特点 | 第16-17页 |
·嵌入式软件结构 | 第17页 |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7-19页 |
·组件技术 | 第19-25页 |
·软件复用 | 第19-21页 |
·通用组件模型介绍 | 第21-25页 |
·嵌入式组件技术 | 第25-27页 |
·通用组件模型与嵌入式系统 | 第25-26页 |
·主要嵌入式组件模型介绍 | 第26-27页 |
·Petri网 | 第27-30页 |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Petri网的特点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ECOM组件模型 | 第31-45页 |
·组件模型 | 第31-34页 |
·瘦组件(Slim Component) | 第31-32页 |
·简接口(Laconic Interface) | 第32-33页 |
·灵敏桥接器(Sensitive Bridge) | 第33页 |
·组件和结构类图 | 第33-34页 |
·定义语言 | 第34-36页 |
·接口定义语言 | 第34-35页 |
·组件定义语言 | 第35-36页 |
·组件组合 | 第36-40页 |
·组件组合规则 | 第37页 |
·组件组合模式 | 第37-38页 |
·类组件 | 第38-39页 |
·组合检测 | 第39-40页 |
·组件开发 | 第40-41页 |
·组件的设计原则 | 第40页 |
·组件的开发过程 | 第40-41页 |
·组件仓库 | 第41-43页 |
·当前标准简介 | 第42页 |
·SECOM组件仓库 | 第42-43页 |
·SECOM设计原则与特点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SECOM组件模型分析 | 第45-61页 |
·非功能性约束 | 第45-55页 |
·实时性 | 第45-49页 |
·可靠性 | 第49-55页 |
·通用性 | 第55-56页 |
·多样性参数化接口 | 第55-56页 |
·语言无关 | 第56页 |
·可维护性 | 第56-58页 |
·接口继承 | 第56-57页 |
·聚合 | 第57页 |
·可选接口 | 第57-58页 |
·可移植性 | 第58页 |
·实现方案 | 第58-59页 |
·SECOM组件模型特点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可视化组件配置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 第61-70页 |
·SECOMS设计思想 | 第61-62页 |
·SECOMS功能划分 | 第62页 |
·SECOMS系统流程 | 第62-63页 |
·SECOMS系统模块与实现 | 第63-68页 |
·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65页 |
·工程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6页 |
·组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68页 |
·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0-72页 |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