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英文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工程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系统辨识概述 | 第11-14页 |
| ·系统辨识定义 | 第11-12页 |
| ·系统辨识在自动控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 第12页 |
| ·基于不同原理的辨识方法 | 第12-14页 |
| ·论文工作 | 第14页 |
| ·仿真实验环境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PID参数整定方法概述 | 第16-24页 |
| ·控制系统品质指标分析 | 第16-17页 |
| ·常规PID参数整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PID参数整定方法的研究 | 第18-23页 |
| ·基于继电振荡的PID参数整定 | 第18-20页 |
| ·基于专家智能型PID参数整定 | 第20-21页 |
| ·基于模糊推理的PID参数整定 | 第21页 |
|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参数整定 | 第21-22页 |
|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 | 第22-23页 |
| ·PID参数优化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基于相关法系统辨识的PID参数优化设计与实现 | 第24-46页 |
| ·优化设计结构图 | 第24-25页 |
|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 第25-32页 |
| ·相关分析法识别对象动态特性 | 第25-26页 |
| ·用M序列信号测定对象的动态特性 | 第26-28页 |
| ·由脉冲响应求传递函数 | 第28-32页 |
| ·PID参数优化设计 | 第32-41页 |
| ·约束条件下的优化方法 | 第32-34页 |
| ·二阶模型求解优化算法的构造过程 | 第34-39页 |
| ·鲁棒性仿真验证 | 第39-41页 |
| ·三阶模型优化设计和鲁棒性仿真验证 | 第41-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