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专利转化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拟解决问题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 2 概念定义和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 ·论基础 | 第21-27页 |
| ·三螺旋理论 | 第21-23页 |
|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 3 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国内外情况对比分析 | 第27-43页 |
|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情况 | 第27-34页 |
|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现状 | 第27-28页 |
|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机构及转化模式分析 | 第28-34页 |
| ·美、英、日等国外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 第34-38页 |
| ·美国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 第34-36页 |
| ·日本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 第36-37页 |
| ·英国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 第37-38页 |
| ·国内外对比情况及我国效率较低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 ·国内外对比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效率较低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 4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43-49页 |
|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运行机制 | 第43页 |
|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构成要素 | 第43-49页 |
|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参与主体 | 第43-44页 |
|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构成要素 | 第44-49页 |
| 5 高校专利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 第49-68页 |
| ·高校专利转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49-62页 |
| ·系统边界和基本假设 | 第49页 |
| ·因果关系图 | 第49-55页 |
| ·存量流量图 | 第55-58页 |
| ·方程式 | 第58-62页 |
| ·模型检验及仿真 | 第62-68页 |
| 6 结论 | 第68-72页 |
| ·基于模型分析的相关建议 | 第68页 |
| ·关于参与主体职能的建议 | 第68-71页 |
| ·不同参与主体的职能 | 第69-71页 |
| ·参与主体的多元合作 | 第7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