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突发信道中ATM无线连接的性能分析及其改善

第1章 绪论第1-20页
   ·WATM导入背景第8-10页
   ·无线ATM综述第10-12页
   ·无线ATM的网络简析第12-14页
     ·WATM整体技术方案第13-14页
   ·实现无线ATM的关键技术第14-20页
     ·差错控制问题第15-16页
     ·ATMHEC工作方式和性能第16-17页
     ·WATM中的前向纠错(FEC)技术第17页
     ·交织第17-18页
     ·自动请求重发(ARQ)第18-20页
第2章 ATM及无线ATM的协议分层与参考模型第20-36页
   ·ATM协议参考模型第20-30页
     ·ATM物理层第21-23页
     ·ATM层第23-24页
     ·ATM连接第24-25页
     ·ATM适配层(AAL)第25-27页
     ·AAL2的拓扑结构和协议分层第27-30页
   ·无线ATM协议模型第30-36页
     ·协议模型第30-31页
     ·DLC层协议第31页
     ·无线ATM信元格式第31-32页
     ·MAC层协议第32-36页
第3章 ATM无线连接的性能分析第36-49页
   ·突发信道模型第36-37页
   ·ATM无线连接性能分析第37-40页
   ·ATM无线连接性能估计第40-41页
   ·数值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41-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一种适用于ATM无线连接的性能改善方案第49-68页
   ·方案简介第49-52页
     ·突发差错第49-50页
     ·突发差错的检测第50页
     ·突发差错的纠正第50-52页
   ·Gilbert信道模型第52-53页
   ·差错控制编码机制第53-58页
     ·BCH码的编码方法第54-55页
     ·BCH码的译码和纠错方法第55页
     ·错误位置多项式σ(x)的算法及其根的求法第55-57页
     ·伽罗华域的生成方法第57-58页
     ·两种交织方案第58页
   ·计算机仿真第58-64页
     ·交织仿真第59-61页
     ·仿真程序流程第61-64页
   ·仿真结果第64-67页
   ·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物质对苗木抗旱性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氮、磷营养供应对落叶松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