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氮素营养对植物的影响 | 第8-12页 |
·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 第8-9页 |
·氮素营养与植物生长 | 第9-11页 |
·氮素营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11-12页 |
·磷素营养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14页 |
·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 第12-13页 |
·磷素营养与植物生长 | 第13页 |
·磷素营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13-14页 |
·本项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16-17页 |
·供试苗木 | 第16页 |
·栽培基质 | 第16页 |
·材料培养 | 第16页 |
·氮、磷营养处理 | 第16-17页 |
·指标测定与植株收获 | 第17-18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17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17页 |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8页 |
·氮、磷浓度的测定 | 第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3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19-27页 |
·落叶松幼苗的高生长 | 第19-20页 |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株高的影响 | 第19-20页 |
·幼苗的生物量积累 | 第20-22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幼苗的生物量分配 | 第22-25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22-23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氮、磷营养与落叶松幼苗的生长 | 第25-26页 |
·氮、磷营养与落叶松幼苗的生物量分配 | 第26-27页 |
4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27-38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27-30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氮浓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氮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氮分配的影响 | 第29-30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0-33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磷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供氮水平对幼苗磷分配的影响 | 第32-33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3-34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氮、磷养分的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6-37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氮、磷养分的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5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8-51页 |
·幼苗的叶绿体色素 | 第38-42页 |
·供氮水平对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38-40页 |
·供磷水平对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40-42页 |
·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42页 |
·幼苗的气体交换参数 | 第42-45页 |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光饱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45-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供磷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3页 |
·氮、磷营养与落叶松幼苗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 | 第51页 |
·氮、磷营养与落叶松幼苗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 第51页 |
·氮、磷营养与落叶松幼苗的光合特性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