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物质对苗木抗旱性的调节作用
1 前言 | 第1-14页 |
·国内外干旱现况 | 第7-8页 |
·植物干旱的处理方法 | 第8-9页 |
·植物抗旱机制 | 第9页 |
·植物抗旱性评价指标 | 第9-10页 |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方法 | 第10-12页 |
·选育抗旱品种(系) | 第10页 |
·基因工程 | 第10-11页 |
·外源物质的调节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外源物质的选择 | 第14页 |
·试验苗木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苗木处理 | 第14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14-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3页 |
·多效唑对试验苗木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8-25页 |
·叶水势的变化 | 第18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18-20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21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第21-24页 |
·综合效果评价 | 第24-25页 |
·黄腐酸对试验苗木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5-32页 |
·叶水势的变化 | 第25-2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第28-31页 |
·综合效果评价 | 第31-32页 |
·脱落酸对试验苗木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2-38页 |
·叶水势的变化 | 第32-3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3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第35-38页 |
·综合效果评价 | 第38页 |
·不同树种适宜外源物质类型的筛选 | 第38-43页 |
·银中杨苗木适宜外源物类型与浓度 | 第39-40页 |
·白榆苗木适宜外源物类型与浓度 | 第40-41页 |
·白桦苗木适宜外源物类型与浓度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