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3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13-16页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14页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14-15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15页 |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15-16页 |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性质 | 第16-19页 |
·表面活性剂在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电解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电化学增敏 | 第19-22页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19-20页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20-21页 |
·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 | 第21-22页 |
·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 | 第22-24页 |
·表面活性剂薄膜电极 | 第24-25页 |
·酶包埋电极 | 第24-25页 |
·金属酞菁配合物包埋电极 | 第25页 |
·表面活性剂电催化的机理 | 第25-26页 |
·选题思路和设计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下甲状腺素在PVP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 第33-47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甲状腺素在PVP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 | 第35-36页 |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甲状腺素电氧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pH与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PVP的用量 | 第40页 |
·NaOH溶液的浓度 | 第40-41页 |
·富集电位与富集时间 | 第41页 |
·CTAB对甲状腺素电化学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41-43页 |
·工作曲线 | 第43页 |
·多种生物分子对甲状腺素氧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四环素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 第47-64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49页 |
·样品溶液的准备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四环素的伏安响应 | 第50-51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1-53页 |
·扫描速度对四环素电氧化的影响 | 第53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四环素电氧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SDS对四环素的电极过程的影响 | 第54-57页 |
·富集电位与富集时间 | 第57页 |
·四环素电极过程机理的研究 | 第57-59页 |
·工作曲线与重现性 | 第59页 |
·分析应用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去甲肾上腺素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电化学分析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去甲肾上腺素的伏安响应 | 第65-68页 |
·表面活性剂对去甲肾上腺素伏安响应的影响 | 第68页 |
·交流阻抗法研究SDS对去甲肾上腺素电极过程的影响 | 第68-70页 |
·扫描速度和富集条件对去甲肾上腺素氧化峰电流的影响 | 第70页 |
·工作曲线与重现性 | 第70-71页 |
·干扰试验 | 第71页 |
·小结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五章 氧在表面活性剂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研究 | 第74-85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5页 |
·CTAB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5-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膜修饰电极对氧分子还原的影响 | 第76-78页 |
·氧分子在CTAB膜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还原 | 第78-79页 |
·计时库仑法和控制电位电解法研究氧分子的还原过程 | 第79-81页 |
·氧分子的还原动力学研究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附录: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