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企业的创新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
| 0 前言 | 第1-11页 |
| ·论文的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论文写作思路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 1 适应性企业:剧变时代的企业思维 | 第11-26页 |
| ·适应性企业的内涵与核心思想 | 第11-16页 |
| ·不确定性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 | 第11-12页 |
| ·传统的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 ·适应性企业的内涵 | 第13-14页 |
| ·适应性企业的核心:意识-反应模式 | 第14-16页 |
| ·传统企业类型与适应性企业类型的比较 | 第16-24页 |
| ·传统企业类型:制造-销售型 | 第16页 |
| ·适应性企业类型:意识-反应型 | 第16-18页 |
| ·两种企业类型的区别 | 第18-20页 |
| ·适应性企业发展方向 | 第20-24页 |
| ·适应性企业与企业创新 | 第24-26页 |
| ·适应性企业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24-25页 |
| ·持续性创新是适应性企业实现的根本保障 | 第25-26页 |
| 2 适应性企业创新的特点 | 第26-35页 |
| ·企业创新的涵义与特性 | 第26-29页 |
| ·企业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内涵 | 第26-27页 |
| ·企业创新的特性 | 第27-29页 |
| ·适应性企业创新的特点 | 第29-35页 |
| ·创新的合作性和协同性 | 第29-30页 |
| ·创新的风险比以前大大提高 | 第30-31页 |
| ·模仿创新与创造性创新结合 | 第31-32页 |
| ·创新的集成性、系统性 | 第32页 |
| ·创新的持续性 | 第32-33页 |
| ·创新的紧迫性 | 第33页 |
| ·创新主体的多元性 | 第33-35页 |
| 3 适应性企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 | 第35-46页 |
| ·决策机制 | 第35-38页 |
| ·决策和含义及类型 | 第35-36页 |
| ·合作决策是意识-反应模式的决策方法 | 第36页 |
| ·合作决策及决策支持系统设立的原则 | 第36-38页 |
| ·协调机制 | 第38-41页 |
| ·实现领导者角色的转变 | 第38-39页 |
| ·完善沟通机制,提高执行力 | 第39-41页 |
| ·激励机制 | 第41-45页 |
| ·技术人员的激励 | 第41-42页 |
| ·对管理人员的激励 | 第42-43页 |
| ·完善内部晋升渠道机制 | 第43-45页 |
| ·分配机制 | 第45-46页 |
| 4 适应性企业的合作创新路径--创新网络模式 | 第46-62页 |
| ·创新路径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 ·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 第46-47页 |
| ·模仿创新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 ·外包创新模式分析 | 第48页 |
| ·企业创新网络模式分析 | 第48-50页 |
| ·企业创新网络的合作对象及其选择策略 | 第50-52页 |
| ·企业创新网络的关系特征 | 第52-54页 |
| ·相互往来的平等性 | 第52页 |
| ·合作关系的长期性 | 第52页 |
| ·整体利益的互补性 | 第52页 |
| ·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 第52-53页 |
| ·基本属性的多元性 | 第53-54页 |
| ·企业创新网络的联结机制 | 第54-62页 |
| ·企业创新网络的不完全契约及信任机制的建立 | 第54-57页 |
| ·建立动力机制 | 第57-58页 |
| ·完善组织机制 | 第58页 |
| ·制定利益分配机制 | 第58-59页 |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第59-60页 |
| ·信息流动与组织学习机制 | 第60页 |
| ·协调机制 | 第60-62页 |
| 5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