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证的宏观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检测的初步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综述1肝郁证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23页 |
综述2情志病研究概况 | 第23-31页 |
前言 | 第31-32页 |
肝郁证的理论研究 | 第32-45页 |
1 肝郁证的源流 | 第32-36页 |
2 肝郁证的病因病机 | 第36页 |
3 肝郁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36-38页 |
4 肝郁证的治疗 | 第38-42页 |
5 其它 | 第42-43页 |
6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临床研究 | 第45-61页 |
1 肝郁证的宏观诊断标准的研究 | 第45-51页 |
1.1 理论研究 | 第45-46页 |
1.2 临床研究 | 第46-50页 |
1.2.1 临床资料 | 第46-47页 |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47页 |
1.2.3 研究结果 | 第47-48页 |
1.2.4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2 肝郁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情绪状态的研究 | 第51-57页 |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51-52页 |
2.2 临床资料 | 第52-53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53页 |
2.4 讨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3 肝郁证患者甲状腺激素的研究 | 第57-61页 |
3.1 临床资料 | 第5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57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3.4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附表1 | 第63-69页 |
附表2 | 第69-70页 |
附表3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