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光温生产力模型 | 第12-13页 |
1.2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 第13-19页 |
1.2.1 作物生长模拟的定义和特性 | 第14页 |
1.2.2 作物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 第14-16页 |
1.2.3 作物生产系统的模拟水平 | 第16-17页 |
1.2.4 模型的开发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2.5 作物生长模型在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养分限制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 第19页 |
1.4 结语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4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3.1 研究方案 | 第24-25页 |
3.1.1 田间小区实验 | 第24页 |
3.1.2 观察与和测试项目 | 第24-25页 |
3.1.3 测定方法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3 资料的来源与处理 | 第26-30页 |
3.3.1 历年栽培数据 | 第26页 |
3.3.2 气象数据 | 第26-30页 |
4 模型的描述 | 第30-36页 |
4.1 模拟过程分解 | 第30-31页 |
4.2 模型的描述 | 第31-36页 |
5 模型参数取值 | 第36-44页 |
5.1 模型参数分析 | 第36-37页 |
5.2 参数的确定 | 第37-42页 |
5.2.1 非线形回归的原理 | 第37-39页 |
5.2.2 回归结果 | 第39-42页 |
5.3 养分数据库的建立 | 第42-44页 |
6 模型检验 | 第44-49页 |
6.1 干物质积累验证 | 第44-47页 |
6.1.1 总干物质量积累 | 第44-45页 |
6.1.2 产量积累 | 第45-47页 |
6.2 养分需求验证 | 第47-49页 |
7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9-52页 |
7.1 增温促进系数P的敏感性分析 | 第49页 |
7.2 营养性系数K的敏感性分析 | 第49-50页 |
7.3 光合参数A,B的敏感性分析 | 第50-51页 |
7.4 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b,k及a的敏感性分析 | 第51-52页 |
8 模型的计算机实现 | 第52-62页 |
8.1 系统的设计环境及开发工具 | 第52页 |
8.2 系统结构及其实现 | 第52-60页 |
8.2.1 服务器端配置 | 第53-54页 |
8.2.2 客户端配置 | 第54-55页 |
8.2.3 客户端编程实现 | 第55-60页 |
8.3 系统的实现结果 | 第60-62页 |
8.3.1 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60-61页 |
8.3.2 系统特点 | 第61-62页 |
9 模型应用 | 第62-66页 |
9.1 重庆地区水稻光温生产潜力 | 第62-64页 |
9.2 潜在生长条件下养分(N)需求 | 第64-66页 |
10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10.1 研究结果 | 第66-68页 |
10.2 讨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1: 温度插值结果 | 第73-75页 |
附录2: 实现各子模型的用户定义函数和存储过程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