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农村税费改革与县乡分配关系的调整--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

内容摘要第1-10页
序言第10-19页
第一章 农村税费改革在太和县的三次实践第19-36页
 第一节 税制要素视角下的初步比较第19-21页
 第二节 计税价格的演变第21-25页
 第三节 关于农民税费负担水平的一个测算第25-28页
 第四节 从插地款看农民负担的加重第28-31页
 第五节 农民负担中的税收原理第31-36页
第二章 “两基”达标中的事权和财权第36-47页
 第一节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两基”要求第36-39页
 第二节 “三个增长”的财政保障第39-40页
 第三节 教育费事业费附加和集资作为财权的层层落实第40-42页
 第四节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和集资的个案比较第42-47页
第三章 农村教育集资政策的上下演变第47-59页
 第一节 “两基”达标中的集资与乡镇债务第47-52页
 第二节 农村教育集资合法化过程的再梳理第52-54页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对农村教育集资的政策博弈第54-59页
第四章 县对乡镇分配关系的调控第59-72页
 第一节 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第59-61页
 第二节 乡镇预算内外资金全额上解到县第61-63页
 第三节 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划到县第63-66页
 第四节 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简要分析第66-72页
第五章 政绩中的负债及其消化第72-83页
 第一节 乡镇领导干部的选拔与流动第72-76页
 第二节 乡镇欠发工资等债务的核减与兑现第76-79页
 第三节 乡村两级的遗留债务第79-83页
结语第83-87页
附件第87-108页
 附件1-1 1989-1993年高国仕一家承担的农业税费第87-88页
 附件1-2 1994-2002年高国仕一家承担的农业税费第88-89页
 附件1-3 1990-2002年小麦的市场价与定购价第89-90页
 附件1-4 1994-2002年高国仕一家税费负担水平与纯收入的测算第90-92页
 附件1-5 关于插地款的补充论述第92-95页
 附件1-6 部分涉农收费、罚款项目的汇总第95-96页
 附件1-7 《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的税费规定第96-97页
 附件1-8 农民负担中的税收原理第97-100页
 附件1-9 对农户生产生活的简单描述:小麦作为口粮的食物预算第100-103页
 附件2-1 1995年太和县各乡镇的农村教育集资第103-104页
 附件3-1 关于“一事一议”的补充论述第104-105页
 附件5-1 太和县消化乡镇级债务的分类构成第105-106页
 附件5-2 太和县乡村两级剩余债务的分类构成第106-107页
 附件6-1 农村税费分配关系在政策演变中的调整第107-108页
参引文献第108-114页
后记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以建构能量知识结构为主题
下一篇:甘油代谢中关键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