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4-7页 |
| 一、 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 第4-5页 |
| 二、 债权人代位权的特点 | 第5-6页 |
| 三、 我国《合同法》确立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区别 | 第6-7页 |
| 第二章 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 第7-11页 |
| 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 | 第7-8页 |
| 二、 债务人迟延履行到期债务 | 第8页 |
| 三、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 第8-11页 |
| 第三章 代位权行使的方式和效力 | 第11-12页 |
| 一、 代位权行使的方式 | 第11-12页 |
| 二、 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 第12页 |
| 第四章 代位权诉讼 | 第12-28页 |
| 一、 代位权诉讼的当事人 | 第12-17页 |
| (一) 债权人是代位权诉讼中适格的原告 | 第12-14页 |
| (二)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 第14-16页 |
| (三) 多数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的处理 | 第16-17页 |
| 二、 代位权诉讼的管辖 | 第17-20页 |
| 三、 代位权诉讼的诉讼标的 | 第20-23页 |
| 四、 代位权诉讼中对当事人权利的限制 | 第23-25页 |
| (一) 对债权人权利的限制 | 第23-24页 |
| (二) 对债务人权利的限制 | 第24-25页 |
| (三) 对次债务人权利的限制 | 第25页 |
| 五、 代位权诉讼的既判力范围 | 第25-28页 |
| (一) 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第25-26页 |
| (二) 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 第26-28页 |
| 第五章 对于修改和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议 | 第28-30页 |
| 一、 关于修正我国目前部分法律规定的建议 | 第28-30页 |
| 二、 关于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议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