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气动热测量中的红外热图技术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测热技术概况 | 第9-13页 |
| ·单点测量技术 | 第9页 |
| ·热成像测量技术 | 第9-13页 |
| ·红外热图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红外热图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红外热图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用红外热图技术测量气动热应用前景分析 | 第15-16页 |
| ·局部干扰区研究 | 第15页 |
| ·端头区研究 | 第15页 |
| ·大面积区研究 | 第15-16页 |
| ·红外热图技术测量模型气动热的适用范围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 第二章 红外热图测热技术 | 第20-33页 |
| ·红外热图技术测温原理 | 第20-23页 |
| ·厚壁模型一维热传递分析 | 第23-31页 |
| ·厚壁模型一维热传导分析 | 第23-28页 |
| ·模型材料的壁厚 | 第28-31页 |
| ·薄壁模型一维热传递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红外热图测热系统 | 第33-43页 |
| ·红外热像仪 | 第33-37页 |
| ·图象采集卡 | 第37-38页 |
| ·热图处理与热流计算软件 | 第38-41页 |
| ·系统软件 | 第38页 |
| ·应用软件 | 第38-40页 |
| ·数据显示软件 | 第40-41页 |
| ·透射红外波长的观察窗口 | 第41页 |
| ·黑体面源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试验设备与装置 | 第43-56页 |
|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 | 第43-48页 |
| ·概述 | 第43-44页 |
|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的特点 | 第44-45页 |
| ·流场参数测量 | 第45-47页 |
|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技术指标 | 第47-48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8页 |
| ·模型快速送进装置 | 第48-51页 |
| ·工作气源系统 | 第49页 |
| ·气动作动筒 | 第49页 |
| ·模型支架 | 第49-51页 |
| ·标定装置 | 第51页 |
| ·红外热像仪和红外窗口的标定 | 第51页 |
| ·热电偶标定 | 第51页 |
| ·模型 | 第51-56页 |
| ·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51-53页 |
| ·模型热物性参数测量 | 第53页 |
| ·模型发射率的确定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试验与数据采集 | 第56-72页 |
| ·试验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处理 | 第56-64页 |
| ·模型发射率的修正 | 第56-58页 |
| ·风洞洞壁的干扰 | 第58页 |
| ·模型初始温度均匀性 | 第58页 |
| ·模型绝热壁温的选取 | 第58-59页 |
| ·模型材料热传导的二维分析 | 第59-60页 |
| ·模型壁面温度变化对壁面定常热流假设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流场堵塞问题 | 第62-64页 |
| ·薄壁模型试验 | 第64-67页 |
| ·厚壁模型试验 | 第67-72页 |
| 第六章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72-80页 |
| ·气动热的工程估算法 | 第72-76页 |
| ·流态的划分 | 第72-73页 |
| ·模型表面气动热的估算 | 第73-76页 |
|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76-80页 |
| ·薄壁模型结果比较 | 第76页 |
| ·厚壁模型结果比较 | 第76-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