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个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 | 第1-17页 |
一、 执政党建设实践的重大现实问题 | 第10-13页 |
二、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前沿课题 | 第13-14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党的执政基础的理论分析 | 第17-47页 |
第一节 党的执政基础的定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党的执政基础的本质内涵 | 第19-23页 |
一、 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属性 | 第19-21页 |
二、 我们党执掌的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 第21-22页 |
三、 党的执政基础的本质内涵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党的执政基础的构成 | 第23-47页 |
一、 生产方式基础、意识形态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基础 | 第24-33页 |
二、 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党的自身基础 | 第33-47页 |
第二章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实践考察 | 第47-71页 |
第一节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实践回顾 | 第47-66页 |
一、 全面奠定时期 | 第47-54页 |
二、 曲折发展时期 | 第54-57页 |
三、 十年内乱时期 | 第57-60页 |
四、 新的发展时期 | 第60-66页 |
第二节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实践的主要启示 | 第66-71页 |
一、 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决不能本末倒置 | 第66-67页 |
二、 全面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决不能狭隘片面 | 第67-68页 |
三、 循序渐进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决不能急于求成 | 第68页 |
四、 具体地历史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决不能僵化保守 | 第68-69页 |
五、 以开放的眼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决不能自我封闭 | 第69-71页 |
第三章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 第71-99页 |
第一节 国际新环境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71-79页 |
一、 世界新科技革命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挑战 | 第71-74页 |
二、 经济全球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74-76页 |
三、 西方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76-79页 |
第二节 国内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79-89页 |
一、 国内阶级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 第80-84页 |
二、 国内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84-89页 |
第三节 党自身情况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89-99页 |
一、 党的整体的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新挑战 | 第89-92页 |
二、 党的基层组织的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 | 第92-95页 |
三、 党员队伍的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出的新挑战 | 第95-99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构想 | 第99-128页 |
第一节 增强全党的执政意识 | 第99-104页 |
一、 增强全党牢牢掌握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的观念 | 第99-101页 |
二、 增强全党依靠促进社会发展和赢得群众拥护来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观念 | 第101-102页 |
三、 增强全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忧患意识 | 第102-103页 |
四、 增强全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胜信心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高度重视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 第104-116页 |
一、 高度重视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从根本上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 第105-113页 |
二、 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团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 第116-128页 |
一、 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 第117-123页 |
二、 进一步提高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水平 | 第123-12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后记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