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导论 | 第10-2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要求 | 第10-11页 |
1.3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微观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4 三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1.5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 | 第18-24页 |
1.6 三阶非线性波导光子器件的研究 | 第24-26页 |
1.7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6-27页 |
第二章 PPV及其衍生物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 | 第27-66页 |
2.1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 第27-60页 |
2.1.1 引言 | 第27-28页 |
2.1.2 实验原理与结果 | 第28-45页 |
2.1.2.1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制备 | 第28-30页 |
2.1.2.2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折射率及其膜厚的测量 | 第30页 |
2.1.2.3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吸收光谱 | 第30-33页 |
2.1.2.4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荧光光谱 | 第33-35页 |
2.1.2.5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红外光谱 | 第35-43页 |
2.1.2.6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测量 | 第43-45页 |
2.1.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0页 |
2.1.3.1 合成与制备工艺条件对PPV及其衍生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2.1.3.1.1 聚合条件的影响 | 第45-47页 |
2.1.3.1.2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2.1.3.2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 第48-60页 |
2.1.3.2.1 三阶光学非线性的形成机制 | 第48-54页 |
2.1.3.2.2 三阶光学非线性的影响因素 | 第54-60页 |
2.2 PPV及其衍生物薄膜的光开关特性 | 第60-65页 |
2.2.1 引言 | 第60页 |
2.2.2 实验 | 第60-61页 |
2.2.3 实验原理 | 第61-63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2.3 结论 | 第65-66页 |
第三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 | 第66-85页 |
3.1 镧与1,10-二氮杂菲配位化合物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 第66-78页 |
3.1.1 引言 | 第66页 |
3.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66-73页 |
3.1.2.1 镧与1,10-二氮杂菲配位化合物的制备与表证 | 第66-70页 |
3.1.2.2 Z-Scan测量 | 第70-71页 |
3.1.2.3 紫外荧光光谱 | 第71-73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73-77页 |
3.1.4 结论 | 第77-78页 |
3.2 铜酞菁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 | 第78-85页 |
3.2.1 引言 | 第78页 |
3.2.2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78-80页 |
3.2.2.1 铜酞菁薄膜的制备 | 第78-79页 |
3.2.2.2 时间分辨Z-Scan测量 | 第79-80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3页 |
3.2.4 结论 | 第83-85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85-87页 |
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5-86页 |
4.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