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高速铁路发展 | 第13-14页 |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第14页 |
·高速铁路对重轨的要求 | 第14-19页 |
·高速铁路重轨断面及钢种 | 第15-17页 |
·对重轨尺寸精度的要求 | 第17页 |
·对重轨表面质量的要求 | 第17-19页 |
·对重轨平直度的要求 | 第19页 |
·国外高速铁路重轨生产工艺 | 第19-24页 |
·国外重轨万能生产工艺基本流程 | 第19-21页 |
·高速铁路重轨的长定尺化生产 | 第21-22页 |
·国外典型重轨生产厂家工艺及装备 | 第22-24页 |
·国内高速铁路重轨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 第24-29页 |
·鞍钢大型厂 | 第25-27页 |
·攀钢轨梁厂 | 第27-28页 |
·包钢轨梁厂 | 第28-29页 |
·国内高速铁路重轨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轧制工艺 | 第30页 |
·精整工艺 | 第30-31页 |
·有限元方法 | 第31-32页 |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32-3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重轨轧制法和高速铁路重轨全万能孔型系统开发 | 第35-66页 |
·重轨轧制方法介绍 | 第35-44页 |
·重轨孔型系统类型 | 第35-39页 |
·重轨万能轧制法的发展 | 第39-40页 |
·提高重轨轧制质量新方法的探索 | 第40-42页 |
·万能轧制法轧机布置形式 | 第42-44页 |
·全万能孔型轧制法的提出 | 第44页 |
·高速铁路用重轨全万能孔型系统开发 | 第44-51页 |
·坯料选择 | 第44-45页 |
·轧机布置形式及轧制道次分配 | 第45页 |
·箱形孔 | 第45-46页 |
·帽形孔 | 第46-47页 |
·轨形孔和立压孔 | 第47-49页 |
·万能粗轧、中轧孔及轧边孔 | 第49-51页 |
·全万能成品孔 | 第51页 |
·轧机参数及其孔型配置 | 第51-54页 |
·开坯轧机及配辊 | 第51-52页 |
·轧边机及配辊 | 第52-53页 |
·万能轧机及配辊 | 第53-54页 |
·半万能和全万能成品孔型分析 | 第54-57页 |
·半万能成品孔型 | 第54-55页 |
·全万能成品孔型 | 第55-56页 |
·两种万能成品孔型轧制效率对比 | 第56-57页 |
·两种万能成品孔轧制60kg/m重轨有限元模拟 | 第57-59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材料模型选择 | 第58-59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X方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应力分布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应变分布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轧后轨高波动对比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重轨矫前弯曲度控制研究 | 第66-84页 |
·概述 | 第66-67页 |
·国内长定尺重轨冷床概况 | 第67-68页 |
·重轨冷却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 第68-72页 |
·温度场计算基本原理 | 第68-70页 |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70页 |
·材料属性 | 第70-71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71-72页 |
·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重轨冷却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 | 第72-73页 |
·重轨冷却过程断面温度分布 | 第73-74页 |
·矫前温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 | 第74-75页 |
·换热系数对温差的影响分析 | 第75页 |
·冷床冷却能力分析 | 第75-76页 |
·重轨空冷弯曲变形过程模拟 | 第76-80页 |
·热-结构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冷却过程重轨的弯曲过程 | 第77-78页 |
·冷却后重轨残余应力分布 | 第78-80页 |
·冷床上重轨预弯方案的研究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矫直对重轨平直度及残余应力影响分析 | 第84-110页 |
·重轨矫直简介 | 第84-92页 |
·重轨矫直方式分类 | 第84-86页 |
·国内重轨辊式矫直机的应用现状 | 第86-88页 |
·辊式矫直原理 | 第88-92页 |
·矫后重轨平直度和残余应力的测量 | 第92-94页 |
·矫后平直度 | 第93页 |
·矫后重轨残余应力 | 第93-94页 |
·重轨矫直模拟 | 第94-97页 |
·矫直模型的建立 | 第94-96页 |
·矫直模拟方案 | 第96-97页 |
·矫直模拟后重轨平直度分析 | 第97-100页 |
·矫直模拟后重轨的平直度 | 第98-99页 |
·矫前弯曲度对平直度的影响 | 第99-100页 |
·矫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100-104页 |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分布 | 第100-101页 |
·影响残余应力大小的因素 | 第101页 |
·矫直辊压下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矫前弯曲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矫直过程重轨断面应力应变分析 | 第104-108页 |
·矫直过程重轨断面应力变化 | 第104-107页 |
·矫直过程应变变化 | 第107-108页 |
·纵向应力沿重轨高度分布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5章 矫直对重轨断面尺寸影响分析 | 第110-124页 |
·现场矫直后重轨断面尺寸的改变 | 第110-113页 |
·矫直引起重轨断面尺寸改变的原因 | 第113-114页 |
·水平矫直对重轨断面尺寸影响有限元分析 | 第114-118页 |
·矫直模拟前后重轨断面尺寸变化 | 第114-116页 |
·矫直模拟前后重轨轨高变化分析 | 第116-117页 |
·矫直辊压下参数对断面尺寸变化的影响 | 第117页 |
·矫前弯曲度对断面尺寸变化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垂直矫直对重轨断面尺寸的影响分析 | 第118-123页 |
·垂直矫直机参数及矫直辊孔型 | 第119-120页 |
·矫直前后轨头下颚尺寸及变化量 | 第120-121页 |
·重轨垂直矫直时弯矩分析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