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终端接入技术在银行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终端接入概述 | 第13-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终端接入的难点 | 第17-19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常用接入技术与网络理论基础 | 第21-41页 |
·xDSL接入技术 | 第21-23页 |
·DSL调制技术 | 第21-22页 |
·DSL分类 | 第22-23页 |
·HomePNA接入技术 | 第23-25页 |
·HomePNA的技术原理 | 第24页 |
·HomePNA的特点 | 第24-25页 |
·HomePNA的技术缺陷 | 第25页 |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第25-27页 |
·宽带无线接入网的一些关键技术 | 第26-27页 |
·以太网接入技术 | 第27-30页 |
·安全管理 | 第27-29页 |
·用户管理 | 第29页 |
·业务管理 | 第29-30页 |
·OSI网络结构模型与TCP/IP模型 | 第30-33页 |
·OSI网络结构模型 | 第30-31页 |
·TCP/IP模型 | 第31-33页 |
·对等层通信与OSI模型的数据封装 | 第33-35页 |
·对等层通信 | 第33页 |
·OSI模型的数据封装 | 第33-35页 |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第35-37页 |
·以太网(Ethernet) | 第35-36页 |
·MAC地址 | 第36页 |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网络层 | 第37-39页 |
·路由器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路由选择协议 | 第38页 |
·地址解析协议 | 第38-39页 |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 第39页 |
·传输层 | 第39-40页 |
·可靠性 | 第39-40页 |
·窗口机制 | 第40页 |
·确认技术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数据加密算法的研究 | 第41-55页 |
·DES加密算法 | 第41-43页 |
·DES加密过程 | 第41-42页 |
·DES算法的优缺点 | 第42-43页 |
·DES算法的安全性 | 第43页 |
·TEA加密算法 | 第43-44页 |
·TEA加密过程 | 第43-44页 |
·TEA加密算法的优缺点及安全性 | 第44页 |
·RSA加密算法 | 第44-46页 |
·RSA算法数学基础 | 第44-45页 |
·RSA算法的实现 | 第45页 |
·RSA算法的优缺点 | 第45-46页 |
·RSA算法的安全性 | 第46页 |
·AES加密算法 | 第46-50页 |
·AES算法数学基础 | 第46-47页 |
·AES算法的实现 | 第47-49页 |
·AES算法的优缺点 | 第49-50页 |
·AES算法的安全性 | 第50页 |
·CLIP加密算法的提出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IP终端接入技术系统的设计 | 第55-67页 |
·路由器终端接入简介 | 第55-57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概述 | 第57-60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协议支持 | 第57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工作原理: | 第57-58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功能特点: | 第58-60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的设计 | 第60-65页 |
·终端管理模块(TM) | 第61-63页 |
·服务管理模块(SM) | 第63-65页 |
·主控模块(MC) | 第65页 |
·配置管理模块(CM)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IP终端接入系统的实现 | 第67-85页 |
·终端管理模块(TM)的实现 | 第67-73页 |
·连接建立功能 | 第68-70页 |
·数据接收功能 | 第70-73页 |
·服务管理模块(SM)的实现 | 第73-79页 |
·数据接收功能 | 第74-75页 |
·AES数据加密 | 第75-79页 |
·主控模块(MC)的实现 | 第79-80页 |
·配置管理模块(CM)的实现 | 第80页 |
·IP终端接入系统配置 | 第80-83页 |
·将编译好的版本更新至路由器 | 第80-81页 |
·配置UNIX服务器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