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

土家族“花鼓子”生存现状与生态保护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一、“花鼓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4-18页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定义第14-15页
  (二)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趋势第15-16页
  (三) “花鼓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第16-18页
 二、研究土家族“花鼓子”的意义第18-20页
  (一) 选题理由第18页
  (二) 研究意义第18-19页
  (三) 创新方向第19-20页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及调查的情况第20-22页
  (一) 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0页
  (二) 本课题田野调查的情况第20-22页
第二章 “花鼓子”概述第22-26页
 一、“花鼓子”的历史渊源第22-23页
  (一) 花鼓舞的起源第22页
  (二) 宜昌花鼓的起源传说第22-23页
 二、“花鼓子”在湖北地区的种类及流传区域第23-24页
  (一) “花鼓子”在湖北地区的种类第24页
  (二) “花鼓子”在湖北地区的流传情况第24页
 三、“长阳花鼓子”的概况第24-26页
第三章 “花鼓子”的生存现状调查第26-41页
 一、“花鼓子”和土家族喜俗整体活态流程调查第26-35页
  (一) “结婚”喜事与跳花鼓子全过程第26-33页
  (二) “祝寿”喜事与跳花鼓子全过程第33-35页
 二、土家族“花鼓子”舞蹈的传承人与传承方式调查第35-41页
  (一) 民间花鼓子传承人的调查情况第36页
  (二) 重点流传地区重点村落的调查第36-38页
  (三) “花鼓子”传承方式的调查第38-39页
  (四) “花鼓子”舞蹈的套路、动作及艺术特点第39-41页
第四章 从历史功能与现代价值看花鼓子的保护意义第41-49页
 一、“花鼓子”的历史功能第41-43页
  (一) 审美、娱乐作用第41-42页
  (二) 教育、规范功能第42页
  (三) 调节、维系功能第42-43页
  (四) 礼仪文化的标志第43页
 二、“花鼓子”在土家人现代生活中的作用第43-49页
  (一) “花鼓子”与土家族的人生礼仪第43-45页
  (二) “花鼓子”与民俗旅游第45-47页
  (三) “花鼓子”与构建和谐新农村第47-49页
第五章 “花鼓子”的生存现状分析与生态保护第49-59页
 一、“花鼓子”的生存现状分析第49-51页
  (一) “花鼓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异分析第49-50页
  (二) “花鼓子”生存现状的濒危性分析第50-51页
 二、“花鼓子”的生态保护第51-59页
  (一) 生态保护的含义第51-53页
  (二) 花鼓子的生态保护措施第53-59页
结语第59-60页
后记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7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68页
附录B:部分花鼓子歌词第68-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
下一篇: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