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序言 | 第12-14页 |
一、论题来由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创新之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后现代广告产生的背景 | 第14-19页 |
一、解读“后现代” | 第14-15页 |
二、“后现代”的文化特征 | 第15-17页 |
(一) 后现代人的生存环境:非真实 | 第15-16页 |
(二) 后现代人的主体精神:主体感丧失和平面感 | 第16-17页 |
(三) 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 | 第17页 |
三、面临危机与挑战的现代广告 | 第17-18页 |
四、后现代广告的产生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价值 | 第19-27页 |
一、广告审美价值的涵义 | 第19页 |
二、后现代广告审美价值的表现形态 | 第19-27页 |
(一) “言”之美 | 第20-22页 |
(二) “象”之美 | 第22-24页 |
(三) “意”之美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后现代广告的审美特征 | 第27-41页 |
一、后现代广告塑造的成功品牌 | 第27-28页 |
二、后现代广告的审美特征 | 第28-41页 |
(一) 视觉主宰化 | 第28-30页 |
(二) 意识形态化 | 第30-32页 |
(三) 人本化 | 第32-33页 |
(四) 娱乐化 | 第33-35页 |
(五) 时尚化 | 第35-36页 |
(六) 个性化 | 第36-38页 |
(七) 风格自由化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后现代广告在中国的发展 | 第41-46页 |
一、后现代广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二、后现代广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 第42页 |
三、后现代广告对中国广告创作的影响 | 第42-46页 |
(一) 广告应考虑不同消费者“类”的文化 | 第42-43页 |
(二) 广告应“与时俱进”,追随时代脚步 | 第43-44页 |
(三) 广告应从受众出发,正确把握受众心理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