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

EDEM2、ARFRP1及ERp29对蓖麻毒素逆向转运的作用

提要第1-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篇文献综述第13-53页
 第一章 蓖麻毒素的结构与作用机理第13-31页
  1 蓖麻毒素的发现第14-15页
  2 蓖麻毒素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3 蓖麻毒素的结构和功能第16-21页
  4 蓖麻毒素毒性第21-22页
  5 蓖麻毒素作用机理第22-25页
  6 蓖麻毒素生物合成第25-26页
  7 蓖麻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第26-27页
  8 蓖麻毒素的应用第27-31页
 第二章 蓖麻毒素在细胞内的逆向转运途径研究进展第31-41页
  1 蓖麻毒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第31-40页
   ·蓖麻毒素与细胞膜的结合第31-32页
   ·蓖麻毒素的内吞第32-36页
   ·蓖麻毒素从内涵体转运到高尔基体第36-37页
   ·蓖麻毒素从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逆向转运第37-39页
   ·蓖麻毒素易位进入胞浆并发挥作用第39-40页
  2 蓖麻毒素在其他系统中的转运途径第40-41页
 第三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41-53页
  1 基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经典研究方法第41-45页
   ·化学交联法第41-42页
   ·融合蛋白pull-down 实验第42页
   ·免疫共沉淀第42-43页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43页
   ·融合蛋白亲和色谱法第43-44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44-45页
  2 基于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5-47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第45-4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46-47页
   ·原子作用力显微技术第47页
  3 基于计算分析和构建相互作用模型的方法第47-48页
   ·全基因组计算分析法第47-48页
   ·构建相互作用模型法第48页
  4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新进展第48-53页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第48-49页
   ·蛋白质片段互补分析第49-50页
   ·蛋白质芯片第50页
   ·微量热技术第50-53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53-131页
 实验一 EDEM2 对蓖麻毒素从内质网向胞浆逆向转运的影响第53-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65页
  2 结果第65-71页
   ·真核表达载体的大量提取与纯化第65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65-66页
   ·细胞毒性检测第66-70页
   ·蓖麻毒素和EDEM2 的免疫共沉淀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4页
   ·关于转染的影响因素第71-72页
   ·关于MTS 检测第72-73页
   ·蓖麻毒素与EDEM2 的关系第73-74页
  4 小结第74-75页
 实验二 逆向转运过程中ARFRP1 与蓖麻毒素相互作用的研究第75-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5页
  2 结果第85-88页
   ·真核表达载体的大量提取与纯化第85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85-86页
   ·细胞毒性检测第86-88页
  3 讨论第88-90页
  4 小结第90-91页
 实验三 ERp29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1-10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2-100页
  2 结果第100-102页
   ·小鼠肝组织总RNA 的提取第100页
   ·RT-PCR第100页
   ·pMD18-T-ERp29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100-101页
   ·pcDNA3-ERp29-HA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8页
   ·小鼠肝脏总RNA 的提取及RT-PCR第102-104页
   ·pMD18-T-ERp29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104-106页
   ·pcDNA3-ERp29-HA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6-108页
  4 小结第108-109页
 实验四 蓖麻毒素细胞内逆向转运过程中ERp29 蛋白的作用第109-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0-119页
  2 结果第119-124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119页
   ·细胞毒性检测第119-121页
   ·RNAi 及细胞毒性检测第121-123页
   ·蓖麻毒素与ERp29 及Sec61α的免疫共沉淀第123-124页
  3 讨论第124-130页
   ·关于RNAi第124-125页
   ·关于免疫共沉淀第125-127页
   ·蓖麻毒素与ERp29第127-130页
  4 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154页
中文摘要第154-159页
英文摘要第159-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导师简介第166-167页
作者简介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景天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克隆、鉴定及转基因发根系统的建立
下一篇:犬免疫球蛋白遗传特性及可变区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