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视野中的陪审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陪审制的起源 | 第13-20页 |
一、古希腊时期的陪审法庭 | 第13-18页 |
(一) 贵族政体的社会背景 | 第13-14页 |
(二) 梭伦改革以及陪审法庭的出现 | 第14-16页 |
(三) 伯里克利改革及其成果 | 第16-18页 |
二、古罗马时期的民众会议及其陪审法庭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陪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一、陪审制的宪政基础 | 第20-27页 |
(一) 陪审制分权制衡的政治特质 | 第20-23页 |
(二) 陪审制同类人审判的民权属性 | 第23-25页 |
(三) 陪审制实质参与的民主本性 | 第25-27页 |
二、陪审制的程序正义基础 | 第27-34页 |
(一) 陪审制与程序自治原则 | 第27-29页 |
(二) 陪审制与程序参与原则 | 第29-31页 |
(三) 陪审制与程序理性原则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陪审制的比较考察 | 第34-6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制 | 第34-50页 |
(一) 英国的陪审制 | 第34-39页 |
(二) 美国的陪审制 | 第39-50页 |
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参审制 | 第50-59页 |
(一) 德国的参审制 | 第50-55页 |
(二) 法国的参审制 | 第55-59页 |
三、世界其他国家的陪审制 | 第59-69页 |
(一) 俄罗斯的陪审制 | 第59-62页 |
(二) 西班牙的陪审制 | 第62-63页 |
(三)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 | 第63-69页 |
第四章 中国陪审制研究 | 第69-97页 |
一、中国陪审制的产生 | 第69页 |
二、人民陪审制的历史沿革 | 第69-76页 |
(一) 初创和立法确立阶段 | 第69-73页 |
(二) 立法加强和继续完善阶段 | 第73-76页 |
三、人民陪审制误区的实证考察 | 第76-84页 |
(一) 陪审使用的任意性 | 第76-78页 |
(二) 陪审员选任的精英化 | 第78-80页 |
(三) 陪审的全面性 | 第80-82页 |
(四) 陪审保障的滞后性 | 第82-84页 |
四、人民陪审制误区的基本成因 | 第84-87页 |
(一) 人民陪审制的宪政基础缺失 | 第84-86页 |
(二) 人民陪审制的程序正义基础缺失 | 第86-87页 |
五、我国陪审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 第87-97页 |
(一) 我国建立陪审团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考察 | 第87-92页 |
(二) 我国未来陪审团制的程序设置 | 第92-97页 |
结论 | 第97-101页 |
注释 | 第10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