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特性 | 第11页 |
·病原特性 | 第11页 |
·培养特性 | 第11页 |
·鸡白痢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 | 第11-12页 |
·临床症状 | 第11-12页 |
·病理变化 | 第12页 |
·鸡白痢发病机制与危害 | 第12-13页 |
·发病机制 | 第12页 |
·危害 | 第12-13页 |
·鸡白痢流行特点 | 第13页 |
·垂直传播 | 第13页 |
·水平传播 | 第13页 |
·媒介传播 | 第13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血清学鉴定 | 第14页 |
·血清平板凝集法(PAT) | 第14-15页 |
·卵黄玻板凝集法 | 第15页 |
·ELISA 法 | 第15页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技术 | 第15-16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 第16-17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 第17-20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 第17页 |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 第17-18页 |
·综合性防治措施 | 第18-20页 |
·臭氧的应用 | 第20-22页 |
·杀灭微生物作用机制 | 第20页 |
·除臭作用原理 | 第20页 |
·臭氧在养禽场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关中地区鸡白痢的血清学调查及流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34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病料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染色液 | 第22页 |
·生化试剂 | 第22页 |
·凝集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 | 第22页 |
·药敏纸片 | 第22-23页 |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 | 第23页 |
·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 | 第23-25页 |
·结果 | 第25-30页 |
·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 第25-26页 |
·对关中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 第26-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鸡白痢感染现状血清学调查 | 第30-31页 |
·鸡白痢流行菌株分离鉴定 | 第31-32页 |
·药敏试验 | 第32页 |
·药物治疗试验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臭氧对鸡白痢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34-39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试验地址和时间 | 第34页 |
·鸡舍方位及面积 | 第34页 |
·试验鸡来源 | 第34页 |
·饲料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鸡只入舍前消毒处理 | 第35页 |
·鸡的饲养管理 | 第35页 |
·处理组的臭氧防疫消毒技术方法 | 第35-36页 |
·用鸡白痢血清平板凝集(PAT)试验对处理组和对照组鸡只的血清进行检测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37页 |
·有害气体测定 | 第36页 |
·处理组和对照组鸡只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情况 | 第36-37页 |
·鸡组织切片观察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