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 | 第9-14页 |
1 引言 | 第14-34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 | 第14-18页 |
·长余辉的发展历史 | 第14页 |
·新型长余辉材料 | 第14页 |
·长余辉材料分类 | 第14-16页 |
·白色长余辉材料研究进展 | 第16页 |
·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长余辉材料的应用 | 第17-18页 |
·长余辉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磷光的定义长 | 第18-19页 |
·发光中心 | 第19页 |
·发光衰减 | 第19-20页 |
·长余辉复合发光能带模型 | 第20-22页 |
·热释光 | 第22-23页 |
·SrAl_2O_4的结构特点 | 第23-24页 |
·离子电导与电子电导 | 第24-25页 |
·定义 | 第24页 |
·如何鉴别稀土复合氧化物中的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 | 第24-25页 |
·纳米材料及其性质 | 第25-31页 |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25-28页 |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能 | 第28-29页 |
·稀土掺杂的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能 | 第29-31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禁带宽度E_g与陷阱深度⊿E的变化 | 第31页 |
·发光中心寿命的变化 | 第31页 |
·I-V特性的变化 | 第31-32页 |
·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 | 第32页 |
·长余辉发光的理论模型 | 第32-34页 |
2 形貌和粒径可控的纳米SrAl_2O_4∶Eu~(2+),Dy~(3+)磷光体的制备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36页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 | 第34-35页 |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微粒的优点 | 第3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35-36页 |
·实验 | 第36-37页 |
·纳米SrAl_2O_4∶Eu~(2+),Dy~(3+)磷光体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体相SrAl_2O_4∶Eu~(2+),Oy~(3+)磷光体样品的制备 | 第37页 |
·样品表征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柠檬酸的软模板作用 | 第37-39页 |
·灼烧温度对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39-40页 |
·pH值对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40-42页 |
·柠檬酸用量对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纳米SrAl_2O_4∶Eu~(2+),Dy~(3+)磷光体的光电特性研究 | 第44-68页 |
·引言 | 第44-48页 |
·激活剂与助激活剂选择依据 | 第44页 |
·改进余辉性能的依据 | 第44-45页 |
·表面对稀土掺杂的纳米微粒的光谱性质的影响 | 第45页 |
·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应遵循的原则 | 第45-46页 |
·理想表面修饰对发光量子效率造成的影响 | 第46-48页 |
·纳米和体相SrAl_2O_4∶Eu~(2+),Dy~(3+)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48-49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48-49页 |
·相关特性表征 | 第49页 |
·纳米和体相SrAl_2O_4∶Eu~(2+),Dy~(3+)的光电特性分析 | 第49-61页 |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 第49-51页 |
·真空紫外激发光谱与基质禁带宽度 | 第51-53页 |
·热释光谱与陷阱深度 | 第53-54页 |
·表面吸附与荧光猝灭 | 第54-55页 |
·余辉衰减特性 | 第55-56页 |
·电学特性 | 第56-59页 |
·因潮解引起的发光减弱在电学特性中的体现 | 第59-60页 |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复合发光能带模型 | 第60-61页 |
·表面包覆实验 | 第61-63页 |
·包覆层材料的选择 | 第61页 |
·原材料的准备 | 第61-63页 |
·实验路线设计 | 第63页 |
·核壳结构纳米SrAl_2O_4∶Eu~(2+),Dy~(3+)的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纳米SrS∶Eu~(2+),Dy~(3+)磷光体的水热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 第68-84页 |
·引言 | 第68-70页 |
·水热法的制备工艺 | 第68页 |
·水热法的优点 | 第68页 |
·水热法的局限性 | 第68-69页 |
·红色长余辉磷光体的研究现状 | 第69页 |
·光谱校正的原理 | 第69-70页 |
·Eu~(2+)在SrS∶Eu,Dy中的发光特点 | 第70页 |
·实验 | 第70-71页 |
·水热法合成 | 第70页 |
·相关特性表征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82页 |
·纳米颗粒晶体结构与形貌 | 第71-72页 |
·光学特性分析 | 第72-81页 |
·SrS:Eu~(2+),Dy~(3+)长余辉复合发光能带模型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SrAl_2O_4/SrS∶Eu~(2+),Dy~(3+)混合体系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 第84-92页 |
·引言 | 第84页 |
·实验 | 第84-85页 |
·水热法合成SrAl_2O_4:Eu~(2+),Dy~(3+)/SrS:Eu~(2+),Dy~(3+)混合体系 | 第84-85页 |
·相关特性表征 | 第8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91页 |
·制备过程分析 | 第85页 |
·光学特性分析 | 第85-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6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