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序言 | 第8-1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胶东道乐及"勾凡调"概述 | 第15-24页 |
| 第一节:"勾""勾凡""勾凡调"定义及关系 | 第15-20页 |
| 一、"勾" | 第15-16页 |
| 二、"勾凡" | 第16-17页 |
| 三、"勾凡调" | 第17-18页 |
| 四、"勾凡调"曲的分析: | 第18-20页 |
| 第二节:胶东道乐概述 | 第20-24页 |
| 第二章:与"勾凡调"相关的音乐本体研究 | 第24-41页 |
| 第一节:胶东道乐宫调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 1、胶东道乐宫调问题: | 第24-25页 |
| 2、四大调的转调问题: | 第25-27页 |
| 第二节:胶东地区相关道曲俗曲的分析 | 第27-33页 |
| 第三节:九孔管与八孔管及音阶性质变化关系 | 第33-37页 |
| 一.九孔管与八孔管 | 第33-36页 |
| 二、音阶体系的变化 | 第36-37页 |
| 第四节:管子与唢呐的关系 | 第37-41页 |
| 第三章:礼俗关系下的文化传承关系 | 第41-52页 |
| 第一节:《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的时代意义 | 第41-47页 |
| 第二节:胶东道乐乐曲与仪式、礼俗的关系 | 第47-49页 |
| 第三节: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以胶东鼓吹纵观国家礼乐发展的脉络 | 第49-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